-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文化多样性保护的国际趋势与“中国文化”走出去doc
文化多样性保护的国际趋势与“中国文化”走出去作者简介:J?彼得?布罗修斯(J. Peter Brosius),佐治亚大学人类学系教授,整体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美国人类学会人类学与环境分会前主席,2005年获得“洛德斯?阿里斯佩(Lourdes Arizpe)人类学与环境奖”,其环境人类学研究主要关注本土和全球规模保护的文化政治学,他还是由麦克阿瑟基金会资助的“在社会背景中促进保护”计划的协调委员会成员,Email:pbrosius@uga.edu;萨拉?L?希契娜(Sarah Hitchner),佐治亚大学整体性保护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助理,她2006-2009年在马来西亚沙捞越开展的博士论文田野调查,主要集中于合作记录可拉必高地的地貌史,其博士论文《地貌再造:可拉必高地与保护和开发之约》分析了如下论题:合作研究方法、为社群绘图、参与性地理信息系统和技术转让、基于社群的生态旅游业、跨界保护倡议和有关保护实践的政治生态学,Email:slhitchn@uga.edu 译者:王爱松 重新形成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间联系的概念:超越生物文化视角 本文的前提基于这样的假设:探讨文化多样性及其保护之间的联系的任何尝试,都必须从有效地分析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入手。我们分析的前提是承认多样性可能是个难以捉摸的概念,特别是在试图跨越各种文化定义和生物学定义的视差对多样性作出描述时更是如此。正像马古兰注意到的: 多样性有点儿像一种视觉上的错觉。对它注视得越久,似乎就越难以对它作出清晰的界定,而从不同的角度打量,又可能导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不同感知。(Magurran 1988,p.1) 多样性这个概念的语义范围跨度极大,从一个数字、一种指标到一种价值承诺,其间相距甚远,而且必须承认和接受这种语义范围。 在过去20年中,学者、实际工作者、政策制定者都认识到了文化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之间既存在空间上的联系,也存在概念上的联系。尽管这种认识的谱系相当复杂,但其简化版本是:它主要来源于将这种观念设计为一种策略的原住民拥护者,目的是肯定原住民是值得重视的知识拥有者和生物多样性的守护者[Brush 1996;Burger 1990;Gray 1991;Interational Work Group for Indigenous Affairs(IWGIA)1993-1994;Kemf 1993;Suzuki and Knudtson 1992;Taylor 1990]。偶尔,它也会成为不证自明的公理,用以宣称原住民族—— 通过其生态学知识而拥有某种具有难以估量价值的资产——一幅所有生命都依赖于其上的地球生物多样性地图。用原住民语言、习俗和实践对其进行编码,也许比将其储存在现代科学的图书馆里更能达到对自然的理解。(Durning 1992,p.7) 他们是这样一些人——通常生活在偏僻的地方(Tsing 1993),政治和经济上被边缘化。我们估计他们拥有丰富详尽的知识,这些知识反映了一代又一代人对草药、作物品种、树木、动物习性以及很多其他东西的观察和试验。 流传最广、在森林与民族的命运之间建立最直接联系的论点,也许是断定原住民知识对保护生物多样性、使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罪魁原形毕露而言很重要。在奥萨布尔看来, 生物多样性的灭绝与文化多样性的毁坏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随着土著文化的丧失,有关与地球平衡相处的生存方式的知识和对这种知识进行编码的价值体系也在逐渐消失,而这种知识至关重要,生死攸关。(Ausable 1994,p.211) 明确建立这种关联的最早文献之一,是1988年的《贝伦宣言》,它承认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1992年,伯纳德?尼采曼提出他所称的“生态文化公理”(biocultural axiom),使这种联系进一步成形(Nietschmann 1992)。 后来被称为“生物文化视角”(biocultural perspective)的观点的源头,是某种危机感——世界正经历前所未有的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丧失。有关生物多样性危机的说法,有一个很长的谱系(Myers 1979;Wilson 1988),目前对危机急迫性的表达是这种谱系的延伸。约翰?特尔博格谈到了我们正面临“生物世界末日大决战前景”的事实(Terborgh 1999,p.123)。苏莱和特尔博格描绘了“一个支离破碎的世界”,并警告说“自然的每一孤立残存碎片,都陷于文明越来越勒紧的止血带之中”(Soulé and Terborgh 1999,p.12)。不那么直接的隐含意义是,生物灭绝的时钟正在嘀哒作响,即便我们的方法不是十全十美,但是已经时不我待。与此同时,生物多样性危机的说法已经形成势头,我们见证了全球越来越关注受到巧取豪夺和文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 信托融资 词语解释doc.doc
- !!!!!!!!!!!!!!!!!医药行业专有名词doc.doc
- !Q我委创建文明汇报doc.doc
- !-百色综合物流园项目建议书1420doc.doc
- (2011-06-22) 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申请指南(2011年度)doc.doc
- (2012.03)年产1000万台手机等电子产品项目doc.doc
- (2012.03)年产3万吨低克重高强度瓦楞纸生产线doc.doc
- (2011版)轻小型起重运输设备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千斤顶、手动葫芦、带式输送机部分)doc.doc
- (20140905更新)林俊简介doc.docx
- (4.28)第七届美食节系列活动策划doc.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