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2003年夏季淮河流域梅雨期西太平洋副高结构和活动特征及动力机制分析.pdfVIP

59-2003年夏季淮河流域梅雨期西太平洋副高结构和活动特征及动力机制分析.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59-2003年夏季淮河流域梅雨期西太平洋副高结构和活动特征及动力机制分析

第 29 卷 第 5 期 大  气  科  学 Vol29  No5 2005 年 9 月 Chinese J ournal of At mo sp heric Sciences Sep t . 2005 2003 年夏季淮河流域梅雨期西太平洋副高结构和 活动特征及动力机制分析 赵兵科1 , 2  姚秀萍1 , 3  吴国雄1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 北京  100029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北京  100039 3 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 , 北京  100081 摘  要  通过资料分析和诊断 , 揭示了在 2003 年 6~7 月淮河流域暴雨期间 , 西太平洋副高相对偏北并且呈现南 北变化相对稳定 、东西变化明显的特征 ; 强劲而稳定少动的中纬度西风急流使得西太平洋副高难以北抬 , 从而造 成了淮河流域降雨带的稳定少动 。同时 , 分析表明每一次雨锋的出现伴有高层南亚高压的东伸 , 并诱发 500 h Pa 西太平洋副高西伸至我国沿海 , 导致淮河流域多雨 , 江南干旱高温 。分析还发现高 、低空副热带高压影响天气系 统发展的如下机制 : ( 1) 沿 30°N 东伸的高层南亚高压脊在东部 30°N 以北地区引起辐散和上升 , 在 30°N 以南地 区引起辐合和下沉 ; (2) 江南高层的辐合下沉气流在中低空的辐散增强了局地的负涡度 , 诱发西太平洋副高西 伸 ; (3) 沿增强了的西太平洋副高西北侧的偏西南气流在 30°N 以北辐合 , 增强了局地的上升运动 , 为暴雨的产生 创造了大尺度的背景流场 ; (4) 副高西北侧的暴雨加强了低空的南风和高层的北风 , 从而使高层东伸的南亚高压 和低层西伸的西太平洋副高在我国东部稳定维持 。 关键词  西太平洋副高  南亚高压  暴雨  西风急流  阻塞高压 文章编号  1006 9895 (2005) 05 077 1 09    中图分类号  P46 1    文献标识码  A The Structure and Activit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estern Pacif ic Subtropical Anticyclone and Its Dyna mical Mechanism During the Meiyu Period over the Huaihe River Basin in 2003 Z HA O BingKe1 , 2 , YA O XiuPing1 , 3 , and WU GuoXiong1 1 S t ate Key L aboratory of N umerical M odel i ng f or A t m osp heric S ciences an d Geop hy s ical F l ui d D y nam ics ,  I ns t it ute of A t mosp heric P hy s ics , Chi nese A ca demy of S ciences , B eij i ng  100029 2 Gra d uate S chool of t he Chi nese A ca demy of S ciences , B eij i ng  100039 3 Chi na M eteorolog ical A d m i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