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乐安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报告(定).doc

四川乐安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报告(定).doc

  1. 1、本文档共8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川乐安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报告(定)

项目名称:四川乐安黑鹳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主管单位:布拖县人民政府 实施单位:布拖县林业局 法人代表:吉火牛以 规划单位:凉山州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院长、总工:曾衍俊(高级工程师) 项目、技术负责人:曾衍俊 规划设计人员:曾衍俊  罗晓波(工程师)  谢 敏(工程师) 调查人员 凉山州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王 勇(工程师) 谢 敏(工程师) 成都生物研究所:赵佐成(研究员) 四川大学生物系:蔡 国(实验师) 地方人员:吉火牛以(局长)  马黑曲嘿(副局长) 程显兵  沙马尔古  覃会昌  吴 梅  李连喜 报告编写:曾衍俊  罗晓波 图  件:王廷明(高级工程师)  杨 良(工程师)  谢 敏 其他工作人员:何光华 前  言 四川乐安黑鹳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境内(总面积21082.4公顷),是以高原湿地、森林生态系统和黑鹳(Ciconia nigra)、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等为主要保护对象的野生生物类自然保护区。作为珍稀濒危物种(黑鹳)重要的栖息地,保护区高原湿地、森林生态系统保存较好,是四川省关于黑鹳记录最多的地方,亦为四川省唯一的黑鹳种群越冬地。保护区是2001年4月3日由布拖县人民政府以布府发[2001]48号文批准建立的,2003年1月15日,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以凉府函[2003]8号文批准为州级自然保护区,现拟申报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地处康藏高原东进余脉的小凉山区,区域森林植物是在迎受东南季风的山岳地带上发育起来的,属我国中亚热带湿润的山地常绿阔叶林类型。由于位于中国——日本森林亚区与中国喜马拉雅植物亚区交界处,植物成分多有交换和地理替代。复杂的地理条件也导致植物发生变异,激发种类的分化,使得植物种类丰富,尤以木本植物获得了高度发展。作为植被生态环境过渡变化剧烈而多样化的地区,多种多样的生态环境也造就了丰富多样的野生动物种群,由于地埋条件复杂,在自然变故中受第四纪冰川影响较小,使得该区既是昔日动物“避难所”,也是动物往来迁徙的“走廊”。丰繁的动物种群多为亚热带常绿林地动物群及热带森林地带动物群,整体表现为组成复杂、古老;过渡性强;共生、寄生现象普遍;动物迁徙特性明显。 保护区作为四川省唯一的黑鹳种群越冬地的亚热带高原湿地,是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具有巨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保护区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使得在我省乃至全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都能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尽管,保护区高原湿地、森林生态系统因其典型性、生物多样性、气候特殊性等具有极强的代表意义,备受各界关注。但我们也要看到,历经严酷的自然演变,区域环境已相当脆弱,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人口剧增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四川乐安“衣某火耳” 湿地、森林生态系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和干扰,若不开展有效保护,其生态服务功能将降低,大量以之为生存环境的珍稀濒危动植物将永远地消失,保护湿地、森林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的必要和迫切已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识。 2003年布拖县林业局按凉山州林业局安排,委托凉山州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初步科学考察,掌握了大量基础资料。2004年结合四川省西溪河干流水电开发规划环境评价工作,凉山州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邀请四川省林科院、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四川大学生物系有关专家组成考察队,完成了保护区本底调查,摸清了区内动植物资源种类、分布、特点及构成和现状。调查表明保护区内有高等植物151科44属738种,其中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有红豆杉(Taxus chinensis)、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水青树(Tetracentron sinens)、水菜花(Ottelia acuminate)等7种;脊椎动物357种,其中列为国家1级保护的有黑鹳(Ciconia nigra)、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扭角羚(Budorcas taxicolor)等7种;2级保护的有鸢(Milvus migrans)、血雉(Ithaginis cruentus)、水獭(Lutra lutra)等34种。保护区内主要的旅游资源有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保存完好的原始植被,极具特色的峰峦和高原湿地,多彩的奇花异卉,变幻的云霞雾气,神秘的洞穴,充满动感的山间瀑布,清澈的溪流,四季变化的季相,清新的空气以及周边社区浓郁的彝族风情、富有特色的彝族文化,使人备感奇异而流连往返。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社会对生态环境建设和野生动植物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和保护区自身长远发展、科学管理决策的需要,保护区管理人员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