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美文化差异论文概要
山东理工大学 学期论文 题 目:从《木兰辞》与动画《花木兰》 看中美文化差异 学 院: 商学院 专 业: 会计学 学 号: 0912156158 姓 名: 许乔 目 录 摘 要 - 3 - 引 言 - 4 - 一、中美花木兰形象思想上的差异 - 4 - 1、性格上的差异 - 4 - 1.1、贤淑女子的典范 - 4 - 1.2、突破传统的“另类” - 4 - 2、从军理由上的差异 - 5 - 2.1、忠孝两全的神话传说 - 5 - 2.2、追寻自我价值的奋斗史 - 5 - 3、情感观念上的差异 - 5 - 3.1、传统婚姻观的压抑 - 5 - 3.2、人权开放的自由婚恋 - 5 - 二、《木兰辞》与《花木兰》体现的中美文化的差异 - 6 - 1、中国的传统与美国的自由 - 6 - 2、中国传统的家族至上与美国的个人至上 - 6 - 3、中国传统的“男尊女卑”等级思想与美国的女权主义思想 - 6 - 三、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 - 7 - 四、结论 - 8 - 参考文献 - 9 - 摘 要 中国南北朝时期的《木兰辞》塑造了木兰这么一位女英雄形象。她女扮男装,代父从军,英勇杀敌。战后,立下奇功的她却辞官不做,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千百年来,这个勤劳,孝顺,勇敢的木兰的形象在中国深入人心。1998年,美国的迪斯尼公司根据《木兰辞》,拍出了其第36部动画片《花木兰》,创造了票房佳绩,一举夺得“全美电影票房榜”冠军,但在中国却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其原因之一是因为它所创作的木兰被赋予了浓烈的美国色彩,是一个追求自由,探索自我价值,富有强烈女权主义意识的人,不是我们所熟悉的木兰,因此激发不起我们的文化认同感。本文试从古乐府《木兰辞》与迪斯尼动画《花木兰》着手作比较,通过对两者的形象分析,来寻找中美传统文化的差异,并进一步寻找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 木兰辞;花木兰;中美文化;差异 从《木兰辞》与动画《花木兰》看中美文化差异 引 言 花木兰——作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女性英雄一直作为民族骄傲牢牢地刻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他隐姓埋名,“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的代父从军故事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所称颂。虽然对于故事本身的真实性我们都已无从考证,但每当我们读到那首脍炙人口的北朝民歌古乐府 《木兰辞》时,那个不畏困难,顽强拼搏的巾帼英雄形象立刻出现在了我们面前。花木兰几经沙场,出生入死,乔装隐忍,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以及中国妇女勇于献身的可贵品质都在花木兰身上得以完美的体现。其内在的精神力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形成了一种精神原则和民族灵魂。 1998年,迪斯尼首次将中国传统人物搬上银幕,这就是后来轰动美国,创下过亿票房的动画片《花木兰》,它在中国古代传说《木兰辞》的基础上创作而成,巧妙地将美国追寻自我,实现个人价值的文化与源远流长的东方神话传说相结合,通过对中国文化内涵的探索以及中国元素的制作还原,刻画出了一个极具美国价值观的西方花木兰形象。 动画片《花木兰》体现的是西方的现代精神理念,如花木兰不在局限于自己的女性身份,不断地突破自我,即使身份被识破也毫不退缩。她成了一位挑战自我,力求实现个人价值的新时代女性。不仅如此,她还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爱情。《花木兰》播出后不久便风靡全球,它获得了不同文化层次与不同年龄段观众群体的接受,不仅是在中美两国,更是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它所塑造的西式花木兰形象不仅体现了中西文化的冲突和交融,同时也为女性文化注入了新的血液,从而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发展。 一中美花木兰形象上的差异1、性格上的差异 中国人所熟悉的花木兰事迹,几乎全部来自于南北朝的《木兰诗》,读者从《木兰诗》去感受花木兰生活的时代、了解花木兰的性格。从诗中可以看到,花木兰是一个行为举止都非常规范的古代贤淑女子,她像其他普通人家的女孩子那样在家里纺织、耕作、照顾年老的父母,和弟弟一起和谐而平静地生活着。诗中的花木兰是安详的、灵巧的,也是勤劳的。美国动画片中的花木兰却完全偏离了中国人心目中的女性形象。在影片中,花木兰成了一个处处惹祸、使家人很难堪的半疯半癫的可笑人物,她的身上带着强烈的恶搞性质,她让小狗拖着米袋到处乱跑、她把女诫的训条写在胳膊上、她把媒婆和相亲的场面弄得乱七八糟、她在军营里丑态百出。这种“傻大姐”式的女子形象完全突破了“笑莫露齿,动莫摇裙”的中国古代女子的行为规范,使花木兰一转身变成了唐·吉诃德式的疯癫可笑的人物。 2从军理由上的差异 美国是一个以个人为本位的社会。在美国人的头脑中,根本没有“孝”的概念。父母把子女养到成年,子女就搬出去独自居住。父母年老之后,并不依靠子女的照顾,而是选择养老院。因此,在美国文化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