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的个体化概要.ppt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社会的个体化概要

分享闫云翔《中国社会的个体化》结论部分:社会的个体化 一、当代社会理论的个体化命题 贝克《风险社会》《个体化:制度化的个人主义及其社会政治后果》 定义:个体化不等于个性化(individuation)也不等于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 个性化是从人格以及个体的独特性方面来谈,侧重的是个体的主观特质; 18和19世纪兴起的个人主义与所有权以及资本积累有关; 晚期现代性中的个体化是劳动力市场的产物,它侧重的是客观方面的东西,是和教育、劳动力市场、社会流动相关的个人生涯。 二战后已完成工业化的各资本主义国家在阶级、家庭、性别等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现象。 比如福利国家的兴起使得社会成员脱离了“无产者”的状态;自由劳动市场的繁荣使得大量女性涌入劳动市场,随之而来的是家庭关系的变化,伴随自由流动和女性解放而来的离婚率的上升以及同居家庭的大量出现;同时,传统的性别角色失去了约束力与解释力,在生育以外“男人的事”和“女人的事”不再泾渭分明,社会出现了以前从未有过的景象。 针对这些外部环境的新气象,行动者作出的选择与反应是耐人寻味的,各种光怪陆离的生活方式的出现为社会理论的产生和创新注入了动力。基于此种状况,伴随风险社会而来的“个体化”理论得到了重新界定与发展。 内涵:贝克认为,个体化是一种制度(institutionalized),是个体从传统的阶级、性别、价值观中解放出来融入到新的社会制度(institution)中去。 1 吉登斯“去传统化”或贝克”脱嵌” 个体日益从外在的社会约束中脱离出来(文化传统和其他一些特殊范畴家庭、血缘关系、阶级地位)。主要在于个体不再相信他们应该为保持传统例如维系家庭血脉而奋斗,相反个体选择一些传统来为他们自己的生活服务. 2“强迫的和义务的自主”。 现代社会制度如教育体系、劳动力市场和国家监管对个体的影响事实上在不断增加。 3“通过从众来创造自己的生活”。 倡导选择、自由和个性并未使个体变得与众不同。 而在闫云翔《结论》部分中,他认为在21世纪中国现代化呈现出双重特征,即个人的崛起和社会结构的个体化。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很多问题和个体化理论的三个维度相关。 二、个体化进程中的中国社会轮廓 (一)个体、社会群体、社会制度 (二)身份认同政治和社会制度 (三)新社会性的出现 (一)、个体、社会群体、社会制度:流动性与脱嵌 由于身体和社会这两方面的流动性不断增加,现在个体可以打破社会团体的约束,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寻找自己的发展之路。 市场:寻找更好的工作和新的生活方式——民工潮,“下海风” 国家:推行新政策和制度改革—户籍制度的松动、国企 改革、80年代居民身份证的发放 社会流动性是变革的重要催化剂,因为他可以使人们脱嵌出来,摆脱各种各样的祖荫.虽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利用这一机会,但还是会有人可以获得流动的合法性和机会,在现有的社会群体和制度之外有所选择,获得解放的个体反过来又重塑着他们与社会群体和这会制度之间的关系,推动后者的变迁,如颁布《行政诉讼法》。 (二)、身份认同政治和社会制度 在长久以来,公共生活领域不存在自我身份,在公共话语中个体不作为一个独立的单位而存在:传统中国社会,个体深深嵌入在家庭网络和亲属关系中,解放以后,个体被国家从宗族和社区的权利中解放出来,然后重新嵌入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再分配体系中,由此每个人属于国家在政治控制和经济上管理的组织—集体/单位。 个体身份和政治认同: 个体身份的诉求,从“个体户”到“私营企业家”和“小商贩” 自我与权利的诉求 身份政治主要是通过公共呼吁的方式向国家或地方政府争取有利于自己的新政策或制度改变 (三)、新社会性的出现 新社会性指作为个体的个人与非相关个体之间的社会互动:个体在公共生活中也其他毫不相关甚至完全陌生的个体发生互动 积极:志愿者行动 消极:社 会道德价值的衰落和社会信任危机VS私人关系网络的蓬勃 在日益个体化的社会中,社会关系就陷入越来越工具化和碎片化的危机。 三、中国个体化模式的特点 脱嵌 西欧:生活政治,重塑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寻求自我 中国:解放政治,重新界定个人群体制度关系,要求个人权利,寻求生活机会和社会地位 民主文化和福利国家 西欧:民主被作为一个日常生活和社会关系的原则被广泛接受和实践着;福利国家为个体化提供诸如教育、社会安全、医疗保健及就业和失业津贴等公共物品。 中国:体制变革——激发经济活力 个体缺少相应的制度保障和支撑——两级分化 个人主义的缺席 西欧:早期个人主义思潮的发展为当代个体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对个人主义不全面或失衡的理解导致个人主义发育不良 国家管理与个体化:中国软性管理 四、个体化的悖论及其出路 文章分享:熊万胜等《个体化时代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