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专题一第16课时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及经济政策.pptVIP

必修二专题一第16课时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及经济政策.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必修二专题一第16课时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及经济政策

结束放映 返回总目录 获取详细资料请浏览: 结束放映 获取详细资料请浏览: 历史(人民版必修)第二册 第15课时 古代中国的农业与手工业 专 题 一 古代中国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基础落实 聚焦重点 对接高考 限时训练 史论突破 识图读表 知古通今 对接点3:考查知识比较联系归纳能力 对接点1:考查历史概念特征本质属性 对接点4:考查认识评价新史观新情境 对接点2:考查历史起因趋势及影响等 第16课时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及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 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历程、 变化及特点 返回目录 课标要求 1.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2.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第16课时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及经济政策 返回目录 【你知道吗】 周武王灭商后,商朝的遗民没有可耕种的土地,为了维持生计,东奔西跑地做买卖,日子一长,便形成一个固定的职业。周人就称他们为“商人”,称他们的职业为“商业”。这种叫法一直延续到今天。 商人的由来 春秋末期 范蠡 商人的祖师爷 返回目录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知识点1 I 知识整合 速记巧记夯基础 时间 表 现 远古 出现早期的商业交换 商代 商业有了初步发展 西周 交易活动频繁,货币需求数量增加 春秋战国 出现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 汉代 商人成为古代社会交往活动中最为活跃的人群之一 唐代 海路:商船中有所谓“俞大娘航船” ②陆路:商运发达,客舍、邸店、车坊等场所生意兴隆 宋元 发展迅速,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②随着商业的发展,北宋时益州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明清 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 按地域结成的商帮中, 和徽商势力最强 1.古代商业活动 海外商运 晋商 知识校对 易错警示:(易考点)明清时期的商帮和会馆见教辅 返回目录 II 聚焦重点 解读考纲ABC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历程、变化及特点 史论突破1 【思维引导】依据教辅材料,简述古代商业的发展历程,概括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变化及特点。 【史料运用】1、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经商及怠而贫者),举以为孥(没收其妻子为官奴婢)。 ——《史记·商君列传》 2、 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汉 3、禁商贩、仆役、倡优、下贱不许服用貂裘。——明 4、朕(雍正)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苦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 摘自《大清会典事例》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古代商人社会地位的认识?并简析其原因? 【答案提示】歧视商人,商人的社会政治地位低下 。 重农抑商政策;与农业争夺劳动力▼ 返回目录 【高考典例】(2011·浙江文综,15)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记载 :“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存货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碑文反映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   B.会馆为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   C.会馆为旅居异乡的同乡商人所组建   D.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 领会材料,理解“会馆”概念。 III 对接高考 高考考什么→考过什么→再考什么 考查历史概念内涵、本质、属性 对接点1 【拓展预测】相传明清时期徽商经营的商品种类非常广,但最忌讳茴香(谐音“回乡”)和萝卜干(谐音“落泊”),所以至今徽州地区仍然流传着“徽州商人心里慌,怕卖茴香萝卜干”。这说明徽商(  )。   A.经营活动都在异地进行 B.大都以经营小商品为主 C.保持着浓厚的乡土观念 D.保守而顽强的商业意识 返回目录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知识点1 I 知识整合 速记巧记夯基础 2.“市”的发展 时间 表 现 秦代 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汉代 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南北朝 自然形成民间集市——“ ”。政府对“草市”也实行行政管理 唐代 “草市”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夜市”繁荣 宋代 “市”突破了 和时间上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直接监管;“草市”已具有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明清 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相当繁华 草市 空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