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必修二第4课宋明理学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位卑未敢忘忧国, 事定犹须待阖棺。 ——范仲淹 ——陆游 积极 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 重视主观意志力量; 注重气节、道德; 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凸显人性的庄严。 可取之处: ①具有和谐意识。 ②具有忧患意识,奋发进取; ③崇尚道德; ④强调力行。 我们应该 怎样正确对待宋明理学? 批判、继承、改造;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课堂小结 1、时间 2、表现 3、影响 1、派别、代表人物 2、主张 3、影响 一、三教合一 二、宋明理学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3课 宋明理学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课程标准 图中的孔子着装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一、三教合一 阅读教材第一子目,回答下列问题: 1、“三教合一”中的“三教”是指哪三教? 三教:儒教、佛教、道教 2、“三教合一”的局面存在于我国封建社会的哪段历史时期?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 3、列举魏晋隋唐时期三教合一的表现。 魏晋南北朝: 隋朝: 唐朝: 三教互相影响和发展 儒家明确提出“三教合归儒” 三教并行 一、三教合一 4、隋朝时儒学家明确提出了“三教合一” 主张,其具体含义是什么?它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道教传播,三教相互吸收、影响,儒家思想面临严重挑战。 5、唐朝时,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的内容是什么?反映了怎样的实质问题? 一、三教合一 尊道、礼佛、崇儒 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6、面对挑战,儒学家如何应对? 唐朝: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北宋:形成新儒学体系——“理学”。 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儒学吸收佛、道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7、“三教合一”的局面对儒学的发展来说有怎样的影响? 一、三教合一 二、宋明理学 阅读教材二、三两个子目,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理学?什么是程朱理学?什么是陆王心学? 北宋时,儒学家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的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北宋时期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时期的朱熹成就最为突出,理学又称“程朱理学”。 南宋陆九渊将理学发展为心学,明朝王阳明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成为心学集大成者,这一学派也被称为“陆王心学”。 2、宋明理学包含哪些重要派别?其代表人物分别有哪些?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程颢、程颐 (北宋) 朱熹(南宋) 陆九渊 (南宋) 王阳明(明) 二、宋明理学 二、宋明理学 3、阅读p13课文,概括程朱理学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填写下列表格: 程颢、程颐 朱熹(集大成者) 理 认识论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先理后物; 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理之源在于天理; 天理就是三纲五常; “存天理,灭人欲”。 “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 客观唯心主义 朱熹说:“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朱熹又说:“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 4、概述程朱理学的影响。 长期居统治地位,有力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成为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及日本、朝鲜及欧洲。 二、宋明理学 5、程朱理学备受统治者推崇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适应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二、宋明理学 6、王阳明在怎样的背景下发展了心学? 明中期后,阶级矛盾日趋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 陆九渊 王阳明 理 认识论 8、阅读p14课文,概括陆王心学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填写下列表格: 二、宋明理学 “心”是万物的本原 “心”即“理” 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 穷理只需反省内心 “致良知” “知行合一” 主观唯心主义 材料一 王阳明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无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何相关?”王阳明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