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图书国际贸易考述.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图书国际贸易考述

中国古代图书国际贸易考述[摘要]通过文献调研,勾勒出中国古代图书国际贸易的概况,认为明清以前,中国古代图书在国际市场中最主要的消费者是日本人、朝鲜人和越南人;明清之后,西方传教士也大量购买中国图书。 [关键词]中国古代图书出版业 国际市场 图书销售 在近现代以前,由于中国文化在世界上尤其是东南亚一带处于领先地位,周边国家都要受到中国文化的辐射。图书作为思想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无疑在文化传播过程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正因为如此,中国古代图书不仅有国内市场,还存在着国际市场。从所掌握的文献来看,明清以前,中国古代图书在国际市场中最主要的消费者是日本人、朝鲜人和越南人;而明清之后,西方传教士也大量购买中国图书。 1 日 本 关于近现代以前日本人购求中国图书典籍的情况,严绍璗先生的《汉籍在日本的流布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出版)以及大庭修先生的《江户时代中国典籍流播日本之研究》(戚印平等译,杭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等书已经作了较为充分的研究,读者可以参看,本文不再赘述。 2 朝 鲜 和日本相比,朝鲜由于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曾经是中国的藩属国,因此和中国的关系要更为密切一些。由于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朝鲜对中国图书有较大的需求。《旧唐书》卷199上《东夷?高丽》提到:“俗爱书籍,至于衡门厮养之家,各于街衢造大屋,谓之扃堂,子弟未婚之前,日夜于此读书习射。其书有《五经》及《史记》、《汉书》、范晔《后汉书》、《三国志》、孙盛《晋春秋》、《玉篇》、《字统》、《字林》;又有《文选》,尤爱重之。”[1]3620而同书同卷《东夷?百济》也说:“其书籍有《五经》、子、史……”[1]3625据此可见,朝鲜历史上所谓“三国时期”的高丽、百济民众都喜爱图书,而所读的图书基本上都是中国的典籍。 中国图书传播、流通到朝鲜去的方式主要有以下4种:①在朝鲜来朝贡时作为赏赐交给使者带回国内,这种情况历代多有;②朝鲜文化精英结交的中国友人的慷慨馈赠,例如清代乾嘉时期著名文人学者纪昀、翁方纲等均和朝鲜人有此类交往;③朝鲜人自己来中国图书市场上有目的地主动采购,这既包括像北京琉璃厂这样的文化中心市场,也包括边境市场上的图书买卖;④商人将中国图书带到朝鲜售卖。后两种属于中国古代图书的国际市场。 商人将中国图书带到朝鲜售卖,《唐才子传》记载白居易的诗被商人带到朝鲜就是一个例子[2]28。但是,更常见的情况是朝鲜人来中国图书市场上采购,这种采购既有政府行为,也有民间个人行为,其中尤为值得注意的是政府主导的大宗采购。例如,《正祖实录》五年(1781)六月甲申载: 上雅尚经籍……丙申初载,首先购求《图书集成》五千余卷于燕肆,又移旧弘文馆藏本及江华府行宫所藏皇明赐书诸种以益之。又仿唐宋故事,撰《访书录》二卷,使内阁诸臣按而购贸。凡山经海志、秘牒稀种之昔无今有者,无虑数千百种[3]332。 材料中提到的“燕肆”就是中国图书市场。朝鲜政府在采购图书时还事先编撰好《访书录》,按图索骥,有意识地寻访国内缺少的图书。 有关朝鲜政府派人到中国购书的情况,韩致奫《海东绎史?艺文志》中有一些相关记载,例如元朝时朝鲜政府派博士柳衍、学谕俞迪“于江南购书籍”,结果路上船破了,赤身上岸,后来是在南京任太子府参军的洪瀹给了“宝钞一百五十锭,使购得经籍一万八百卷而还”[4]2455。书中还记载了明、清时期朝鲜政府从中国购书的一些情况: (万历)四十三年,买回《吾学编》、《弇山堂别集》(闵馨男持来)。清康熙五十二年,贸来《全唐诗》、《古文渊鉴》、《佩文韵府》共三百余卷(金昌集持来)。雍正元年赍来《康熙字典》、《性理精义》、《诗经传说汇纂》、《音韵阐微》等书(骊川君增持来)。乾隆四(按:原文误作“五”)十三年戊戌,购来《图书集成》一部五千余卷[4]2458-2459。 朝鲜政府重视购书,因此派到中国来的使者往往同时负有采购图书的任务。清代姜绍书《韵石斋笔谈》卷上“朝鲜人好书”载:“朝鲜国人最好书,凡使臣入贡,限五六十人,或旧典,或新书,或稗官小说,在彼所缺者,日出市中,各写书目,逢人遍问,不惜重直购回,故彼国反有异书藏本也。”[5]明清时期出使中国的朝鲜使臣撰写的“燕行录”中,有的就记载了他们在中国图书市场上购书的具体情况。例如,康熙五十九年(1720),李宜显出使中国,撰有《庚子燕行杂识》,其中就提到: 所购册子:《宋史》一百卷,《纪事本末》六十四卷,《凤洲纲鉴》四十八卷,《元史》五十卷,《太平广记》四十卷,《元文类》、《三国志》并二十四卷,《草庐集》二十卷,《西陂集》十六卷,《古今人物论》十四卷,《陆宣公集》、《宗忠简集》、《许文穆集》并六卷,《高皇帝集》五卷,《朱批诗经》、《蚕尾集》并四卷,《岳武穆集》三卷,《罗昭谏集》、《万年历》并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