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我空中楼阁》教学设计.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09《我空中楼阁》教学设计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___月___日 上课时间:A班___月___日 B班___月___日 总课时数:___ 【教学目标】 ◎领悟本文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的巧妙运用。   ◎学习本文定景换点和定点换景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的写法。 ◎会清新、优美、生动的语言,提高散文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理解作者对安静、独立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教学重点】 ◎品味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学习一些语言表达的技巧。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领会“空中楼阁”的优美意境,理解作者寄予小屋的生活理想。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亭台楼阁”在古代往往是诗人抒发情感的地方,我们在初中学过哪些有关“亭台楼阁”的文章呢?   明确:《醉翁亭记》名句------ 《登幽洲台歌》名句----- 《岳阳楼记》名句------   2、有关小屋的的名篇有吗?若有是哪一篇?   明确:有,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其名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齐背) 这里的屋子虽是一栋陋室,但在诗人眼里却充满了清幽雅静的情趣。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台湾作家李乐薇的小屋,看看他的小屋在那里?又是怎样的?      二、作者简介:   李乐薇(1930~ )江苏南京市人。早年肄(yì)业于上海大厦大学,后一直在台湾从事文艺教育工作,是台湾当代散文作家。她的散文作品,文笔清丽脱俗,语言优美动人,风格柔和、温婉、含蓄,善于借助富有物质感的形象来表现无形的主观意念,刻意于意象的经营,能够运用有声、有光、有色、有味、有形的物象幻化暗示出微妙的“自我的情绪”,透露着浓郁的现代派艺术信息。在《我的空中楼阁》这篇散文中,她引入现代派诗歌艺术,综合运用多项叠景,以及幻觉错觉、虚实相映等多种技法,致力于潜意识和自我情绪的表现,从而使作品给人一种境界超然的空灵美和遗世独立的超越感。   三、解题   空中楼阁(海市蜃楼):原指海边或沙漠中由于光线折射而出现的虚幻的楼台景物,后多比喻虚构的或脱离实际的理想中生活的地方。   标题“我的空中楼阁”是一个偏正短语,重点在交代“空中楼阁”。它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①课文倒数第四段:“每个夜幕深垂的晚上,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数落的灯光。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下的灯把照淡了,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飘渺。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可以看出它是指我居住的建于山上的小屋。②但小屋仅仅是指建在山上的小屋吗?不,它也指我们现在所说的含义:即指幻景中的“空中楼阁”,理想中“独立”“安静”的生活环境。这是一语双关     二.点拔指导:     一)整体感知课文,疏理文章思路。   1问题:作者的小屋是怎样的一间小屋呢?   明确:仅仅是一间山间小屋而已!它处于山上,交通不便,没有豪华的气派,用现在的眼光看,就是一间陋室!   2问题:在作者的眼里小屋美吗?作者喜欢她的小屋吗?   明确:很美,很喜欢!   3问题:为了写小屋的美,作者选取了小屋周围的哪些景物呢?   明确:依次写了:山、树、花园(含花)、云霞、空气、光线、山路、小屋的夜景。   4问题:作者在描写这些景物时,观察立足点先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明确:一、立足于屋外看小屋(1~8自然段)。 二、立足于屋内看世界(9~18自然段)。   5问题:全文一共几个部分?   明确:两个部分:一、立足于小屋之外,看小屋和周围环境的关系;二、立足于小屋,看周围环境和小屋的关系。   二)研讨一部分:   1问题:(1~3自然段)作者站在哪里看山和小屋?又是怎样描绘小屋的?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站在“山外”。通过写山来描绘小屋。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比喻   这个比喻使读者想象驰骋。山像女子用黛粉描的柳叶眉,小屋是女子眉梢的美人痣,那么整个大自然该是女子的美丽面庞了。这一精美的比喻赋予山屋以少女的灵秀,饱含着作者爱屋,爱山而及整个大自然的迷恋之情。   “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大雁,是单调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排比、博喻: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叫博喻,又叫连比。运用博喻能加强语意,增添气势    所以“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增加了风景的内容。”   2问题:小屋与山的关系怎样?(答案:4自然段)   板书:屋点缀山:点破寂寞      (全景) 增加风景   这是立足山外,远观:看全景。   3问题:(5~7自然段)作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