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零距离读报》节目成功之处.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零距离读报》节目成功之处

浅谈《零距离读报》节目成功之处【摘 要】电视读报节目曾在荧屏上风靡,各个电视台都竞相开办。今天当一些读报节目已经陷入危机且停播时,江苏《零距离读报》仍在热播,本文分析了该节目的特色,揭示它的成功之处。 【关键词】电视读报 平民化 多元化 个性 2003年凤凰卫视《有报天天读》的播出,以其独特的视角和风格大受欢迎,读报节目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各地电视荧屏。江苏电视台《南京零距离》栏目中的《孟非读报》就是其中之一。《孟非读报》以其主持人孟非个性化的“光头”、平民化主持的形象,尖锐深刻的评论,在读报类节目中脱颖而出。然而2010年孟非的离开使得《零距离》不得不寻找新的主持人,《零距离》曾先后把《孟非读报》改版为《有报大家读》和《零距离读报》,改版为《零距离读报》后,特约评论员大林和戚若予的加入使得该节目收视率再次飙升。 一、选题的平民化和文化性 新媒体的发展使得我们处在一个信息时代,人们被海量的信息包围着。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泛滥成为人们所要面对的问题。据统计,我国仅内地公开发行的报纸就有2000多种,如何在其中快速有效地获得我们所需要的信息成为很实际的问题。①《零距离读报》为受众省去大量挑选信息的时间,并为其选择有价值的信息,挑选与百姓息息相关的新闻进行解读。 该节目的内容从百姓视角出发,不仅关注老百姓的衣食住行,还关注新闻事件中人的命运和价值,反映当代的社会矛盾,人生的酸甜苦辣。如2012年5月份的《零距离读报》中有:《景区门票反映的是执政理念和服务意识》、《诚心要靠每一个人共同遵守和维护》、《穿睡衣上学是一种校园文化》、《美国小伙陪乞讨老奶奶吃薯条为何被关注?》、《从副处级“祖坟”里看到什么?》、《上幼儿园而离婚 无奈还是荒唐》、《没有果的果汁,是什么滋味?》等,这些选题关乎百姓生活,贴近百姓的生活也贴近百姓的情感。央视评论员白岩松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平民的时代,而不是英雄的时代,所谓平民的时代其含义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时代里,平民的力量是最大的,谁不尊重平民就意味着他将为时代所抛弃”。一个好的新闻节目只有从平民的视角出发,关注百姓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生存环境,才能赢得百姓的青睐。 另外,一档优秀的节目还要有着健康的文化,有传播学者说:“电视的文化定位应当是多重的:既有大众文化又有精英文化,既有通俗文化又有严肃文化,以前者普及文化,以后者提高文化。在普及的基础上,倡导文化的提高。”②在众多的读报节目中要脱颖而出又不媚俗,新闻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零距离读报》在新闻的选择上着力于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下功夫提高大众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不以猎奇的新闻博眼球,这是它走到今天仍然热播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个性化的主持人 一个优秀的读报节目,当然离不开优秀的主持人。主持人是节目的灵魂,他的学识、思维、语言、看问题的角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这个节目的生存状态。对于很多电视观众来说,读报节目的内容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看人,看这个主持人怎样来解读新闻。当一个主持人的形象和话语风格和一些人的文化心理契合,那么,这一档节目就有了相对固定的收视群。因此,读报节目的主持人要有深厚的文化素养,要有广泛的社会知识,人们常说“茶博士”,那么读报节目的主持人应该是“报博士”。③ 《零距离读报》的两位特约评论员,大林和戚若予都有着丰富的媒体从业经历和较高的文化素养。大林从事新闻业十六年,且在江苏电台广播《大林评论》中主持多年,有着丰富的经验。大林语言麻辣、犀利、流畅、简洁快速,声调铿锵有力,听觉冲击力很强。大林还经常使用新词汇,这些“潮流词汇”可以拉近与年轻观众的距离。在一期名为《没有果的果汁,是什么滋味?》节目中,大林这样说道:“肉香怎么来的,一滴香,豆浆没豆,豆浆精冲出来的,这都叫逗你玩!”;“商家做生意要诚实,要守信,果汁里有果,豆浆里有豆,奶茶里有奶,这叫天经地义!国家禁止使用的那些个添加剂、着色剂不能用,可以使用的也得明明白白告诉大家,怎么使用的,使用了多少,不能稀里糊涂一笔帐,以次充优那叫坑爹。”这段评论把大林的麻辣、犀利的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戚若予在新闻采编第一线耕耘25年,专事教育新闻采编,先后任南京日报教育记者、金陵晚报新闻中心首席记者,并主持金陵晚报《戚若予工作室》,在教育新闻采写、高考招生报道和教育新闻评论上有独道之处。戚若予在《零距离读报》中的评论体现着他的沉稳、睿智、内敛,能够深刻的分析事件背后的因素,并给出辩证且开放式的评论。有着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文化风骨,语言素朴自然。在《穿睡衣上学是一种校园文化》中,戚若予这样说道:“在当下中国教育的土地上,有补课日、模拟考试日、体育达标日、英语日等等都是很正常的甚至是学校和家长都喜欢的;而一些被戴上了校园文化帽子的活动,只要游移在应试土壤之外、只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