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滦州起义幸存者——冯玉祥.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辛亥滦州起义幸存者——冯玉祥

辛亥滦州起义幸存者——冯玉祥冯玉祥将军是一位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可敬的民主斗士、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中国共产党的真挚朋友。 冯玉祥1882年9月26日出生在青县兴济镇(今属沧县)。因为笔者多年研究冯玉祥将军的生平,与将军的次女冯弗伐、四女冯理达有过密切的交往。如今二位大姐均与其父瑶池相会,留下的只有无尽的思念。 记得一次,在北京西城区府右街博学胡同15号冯弗伐家里聊天时,大姐谈起其父生平时有一句话说“辛亥滦州起义的幸存者”。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笔者应约撰稿,再次翻阅弗伐、理达二位大姐以及冯玉祥先生管家的后代过家武先生赠予的书籍和资料、采访笔记等,特整理如下。 滦州(今河北省唐山市滦县)起义发生于辛亥革命的高潮中。滦州起义的发生,固然是由于武昌起义的影响所致,但从根本上说,则是直隶、奉天地区的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尖锐化的产物,是直奉民众风起云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有力推动的结果,是以冯玉祥等人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在这个地区长期开展活动的结晶。因此,武昌起义的枪声一响,滦州起义就接着爆发了。 背 景 冯玉祥祖籍安徽省巢县。其父冯有茂年轻时携带全家逃难,流落北方,并在一次偶然的应试中考取了武秀才,便投身淮军刘盛休部,升任哨官(相当排长)驻防青县兴济镇,此时冯玉祥降生。冯玉祥1岁时随父调防青县马厂,驻在马厂兵营北门外的军市(今人和镇村)。3岁时,又随父转往保定。 冯玉祥10岁时,补兵,随军操练。12岁,随父参加中日甲午战争,并在天津大沽口修筑炮台。1896年,14岁时冯正式入营当兵。1902年,在武卫右军被提升为副排长。1905年3月,冯玉祥升任排长,其父冯有茂病逝。1907年8月,冯与旅长陆建章妻侄女刘德贞结为夫妻。1908年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相继死去,受“忠君即爱国”的封建意识影响很深的冯玉祥不仅痛哭流涕,而且咒骂那些剃发不肯持丧的人。 冯玉祥自当上管带(营长)以后,步入了清军中级军官阶层,他同社会各界人士和军中要员接触也更广泛了,所了解的情况也越来越多,于是他的思想也渐渐起了变化。在当普通士兵时,他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仍受到传统的儒家思想的影响,认为当一名军人,必须“忠君爱国”,他也经常用这种思想去教育别人。但是,随着外忧内患加剧,人民反清浪潮不断兴起,他也开始对清王朝产生怀疑。 义和团运动被镇压,是他的思想转折点。当时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对义和团采取先“抚”后剿的政策。开始,清政府利用义和团的反帝行动,鼓励纵容其盲目排外,以发泄对洋人的不满。后来八国联军疯狂侵略中国后,慈禧太后等一伙又怕得要死,一方面下令剿杀义和团以向帝国主义献媚;另一方面却带着光绪帝和京城王公大臣们狼狈逃往陕西,使北方大好河山任外国强盗蹂躏。京津一带到处成为战场,残垣断壁,满目疮痍,—派亡国景象。这一切冯玉祥亲眼目睹,内心产生了极大的痛苦,尤其当《辛丑条约》签订后,“两宫”(即慈禧和光绪)回京,随行人员达数千人之多,仅皇宫的厨师就有数十人。途经正定、保定时,下令当地官员和驻军沿途组织接待和护卫,给平民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各地大小官员不敢怠慢,上下一齐动员。清水泼街,黄土铺路,让百姓拿着土特产,跪迎这伙置百姓生命于不顾、弃京城而逃的大清统冶者。更可气的是,慈禧太后在逃难中,仍以宫内作风,大肆挥霍,穷奢极欲,闹得民怨沸腾,怨声载道。冯玉祥目睹“两宫”的奢华,深感中国已处于濒临亡国灭种的境地,使他的“忠君爱国”思想彻底动摇了。 还有一件事对冯玉祥刺激也很大。那一年,义和团在北京打死了德国公使克林德,德国政府要求按照《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需派醇亲王载澧亲赴德国谢罪,这位亲王在回国时途经保定,当地清军奉命全体出动去车站迎接。当时北方已进入冬天,气候寒冷。冯玉祥等迎着阵阵寒风在车站整整站立了一夜,来迎接谢罪归来的亲王。当火车挂着霜花,慢吞吞地开进车站时,军乐大作,几乎冻僵了的士兵疲惫地跪在冰冷的地上迎接亲王。等了半天们不见亲王下车,忽然车门大开,传来太监的尖叫声:“哪个不要命的在这里胡闹,王爷正在睡觉,你们不要脑袋了吗!”听到这声音,冻了一夜的士兵心里有说不出的怨愤。冯玉祥心里想:你们在国外对洋人叩头作揖,卑躬屈膝;却在国内耀武扬威,张牙舞爪,这算什么“英雄”!从此,冯玉祥对现实社会越来越不满。 当初他满怀希望地参加新军,认为这支用西法训练的部队,会焕然一新,振兴中国。但是,对军队内甚嚣尘上的“麻将做官论”、“为官置地论”等思想,冯玉祥更是深恶痛绝。在几次秋操的演习中,新军中的指挥官同样腐败无能,让他大失所望,改变了原有的看法。《辛丑条约》签订后,全国各地反清革命浪潮不断高涨,在这种形势下,清政府为增强威慑力,于1905年、1906年先后在河间、彰德进行过两次规模较大的秋操,参加的有当年陆军第三、四、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