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课过秦论
8.第3自然段在写秦由“攻”转为“守”时从哪些方面写了其“守”的措施,为什么要写这些? 从政治、军事、文化、刑法、地理等方面写其以暴政来作为“守”的措施。写这些是为突出中心论点眼务的。 秦朝的政治——中央集权 皇帝 秦律通行全国 中央机构 地方郡县制 太尉 丞相 御史大夫 县下设乡、里 “金字塔”式集权 中央 郡 县 乡 秦朝的军事——兵马俑 秦朝的文化——文字统一 9.秦始皇是怎样统一天下的? 外交上,执长策而御宇内。用武力统一中国以后,国力空前强盛。开头用五句话写出了“威震四海”的局面。接着又以“百越俯首”“北却匈奴”的事例,写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又扩展了版图,巩固了边疆,国力强大之极。 10.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实行了什么样的政策?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废道焚书”、“隳城杀杰”,迅速把它的统治置于同人民敌对的地位。更有甚者,他穷兵黩武,想凭借险要的地势(“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仗之高,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和依靠“良将劲弩”、“信臣精卒”来实现自己的统治,自以为这样就奠定了“子孙万世之业”。 焚书坑儒 良将劲努 11.课文前三段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要这样写? 前三段是本文的第一部分,叙述了秦国从开始强大一步步发展到统一中国以后赫赫威势。 作者这样写,都是为下文写秦国的迅速灭亡做衬托文章。 12.“陈涉起义,天下响应”有哪几方面的铺叙?(选文中语句回答。)用意何在? 五个方面。出身地位:“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个人素质:“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 起义军成分:“疲弊之卒,数百之众”。武器:“斩木为兵,揭杆为旗”。起义的影响:“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起义结果:“山东豪俊遂并起而忘秦族矣”。 这五方面的铺叙为第五段内容作了铺垫。 陈胜、吴广起义 13.开头写始皇余威,有什么作用? 暗示民心不服,人人自危。 14.作者写陈涉起义的一段话中,要害是哪一句?这说明了什么?它为下文哪一句作铺垫? (1)“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2)全国人民不满秦王朝的统治。 (3)“仁义不施”。 15.“将数百之众”跟上文哪一句相照应? “百万之师”——秦人能打败九国“百万之师”,而不敌陈涉“数百之众”,可以发人深思。 16.“席卷”“包举”“囊括”都有“吞并”的意思,“宇内”“四海”“八荒”都有“天下”的意思。那么,我们把课文中“有……之意,……之心”句换成“有吞并天下之心”似乎也通,但作者为什么要舍简就繁呢?” 意在突出秦孝公吞并六国、独占天下的勃勃雄心以及秦对诸侯各国虎视眈眈的情态、咄咄逼人的气势。同时也为后文写孝公之后的历代秦君的赫赫功业张本,为后文写秦一统天下之后的顷刻覆亡形成对比并作了铺垫。总之,根据表达的需要,这里的繁笔增加了气势;同义短语的叠用,又使叙述生动形象。 17.既为史论,那么“论”自然体现在末段,作者的思路如何? 先对比论述九国之师和陈涉之众的力量,重点是“成败异变、功业相反”八字。然后归纳中心论点,“然秦以区区之地”以下四句照应第一二段;“以六合为家”二句照应第三段;“一夫作难”三句照应第四段,水到渠成点出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8.我们应该怎样看待秦亡的原因?作者的看法是否正确? 从结论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主张“施仁义”来统治的。这种思想属于儒家的政治思想的范畴,是对孟子“施仁政”这一思想的发挥。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秦国的逐步强大以至迅速灭亡,有着经济的、政治的多方面原因,不能以“仁义不施”作为唯一的原因。 但是,应该看到,秦朝的统治者奉行愚民政策,激化了矛盾,的确是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作者“施行仁义”的主张是针对汉初的政治而提出来的,在客观上对人民是有利的,所以有它一定的进步意义。 写作特色 1~3段皆写秦强,作者列举大量史实,先写始强,次写日强,最后写秦终于统一天下,建立了巩固的统治。写来气势充畅,有如江河行地一泻千里。4段用“然而”一转,写出了秦国的迅速灭亡。5段对以上事实进行比较分析,最后用“何也”问句导出全文结论。 一、 列举大量事实进行论证:(举例论证) 这种列举大量事实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的方法,收到了水到渠成之功,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 1~3段与4段对比;5段内比;2段内比。 二、对比论证: 三、对偶、排比,广泛运用。 课堂小结 贾谊在这篇文章里论述了秦朝兴衰的原因。他这样做,是希望汉文帝以秦朝为借鉴,施行仁义,以免蹈秦朝的复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