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合并多危心血管因子单纯强化降糖治疗不足探析.doc

糖尿病合并多危心血管因子单纯强化降糖治疗不足探析.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糖尿病合并多危心血管因子单纯强化降糖治疗不足探析

糖尿病合并多危心血管因子单纯强化降糖治疗不足探析【摘要】 目的 观察探讨糖尿病合并多危心血管因子单纯强化降糖治疗的不足,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42例糖尿病患者,参考其HbAlc值,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观察比较两组治疗1个月后的血糖控制情况。结果 治疗一个月后,观察组中HbAlc在71~77%,两组治疗后血糖控制情况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应用强化降糖治疗,同时采取非严格的控制其他危险因子,患者在入院是空腹血糖在77~92 mmol/L,HbAlc在86~117%,使用胰岛素治疗,并依据病情给予硝酸酯剂、β受体阻滞剂、抗血小板、ACEI、利尿剂等治疗,在治疗两周后,患者出院后改为口服优降糖50 mg/d,1天3次,另外也口服50 mg的二甲双胍,1 d3次,并维持性治疗。 122 观察组 采取常规降糖治疗,同时采取严格的控制其他危险因子,患者在入院时空腹血糖在69~79 mmol/L,HbAlc在77~86%,其降糖治疗为继续应用入院前的降糖方案,即给予口服25 mg的优降糖,2次/d,另外也口服25 mg的二甲双胍,2次/d。并依据病情给予硝酸酯剂、β受体阻滞剂、抗血小板、ACEI、利尿剂等治疗。在治疗两周后,患者出院后仍继续采取原来方案治疗,并嘱咐患者在家中使用便携式的血糖仪进行血糖监测,强制性让患者戒烟,给予口服01 mg的拜阿司匹林,10 mg的依那普利,125 mg的倍他乐克和625 mg的双氢克尿塞,1 d1次。 每连续治疗一周后常规测量其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 c)及餐后2 h血糖(2 hPBG)的变化。 13 统计学方法 本组血糖指标的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单位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均数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一个月后,观察组中HbAlc在71%~77%,期间因心绞痛再次入院治疗仅1例;对照组中HbAlC在60~66%。期间因心绞痛再次入院治疗有3例,死亡1例;两组治疗后血糖控制情况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会引起血管的病变,有研究中指出[3],此机制与内皮功能发生障碍有一定的关系,由于血糖发生波动,从而影响到内皮功能,而内皮的紊乱会引起血管的张力功能及反应出现相应变化,又促进了血管疾病的进展,因此,波动性高血糖能够对血管有严重的损害作用,血糖的波动大小直接决定着慢性并发症的风险性。本文中统计发现,采取常规降糖治疗,同时采取严格的控制其他危险因子的降糖效果显著,治疗一个月后,HbAlc在71~77%,期间因心绞痛再次入院治疗仅1例,显示出此方案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波动。 血糖波动会促进C反应蛋白的合成,释放出大量的黏附因子,进一步促血栓及脉粥样硬化形成,使大血管的并发症风险增高。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除了给予降糖治疗外,还应该注意检测其血脂、血压及BMI等变化情况,尤其有吸烟史的患者,属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本文对心血管因子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给予综合干预,给予降糖治疗的同时,还同时对血脂、血压及BMI值进行控制和预防性治疗,全面有效地预防心血管事件发生。 综上所述,采取常规降糖治疗,同时采取严格的控制其他危险因子,明显优于应用强化降糖治疗,同时采取非严格的控制其他危险因子方案,能够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陈清波.糖尿病合并多危心血管因子单纯强化降糖治疗的不足.实用医学杂志,2010,26(21):39253927. [2] 文磊,李博一,张建伟,等.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C反应蛋白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中国医药,2008,3(5):284285. [3] 李瑶宣,李燕华,王铁建.2型糖尿病患者颅内血管狭窄的分布特征和危险因素.中国综合临床,2007,23(1):36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