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澳门艺术博物馆.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澳门艺术博物馆

雲林宗脈──新安畫派學術研討會 ©2012 澳門藝術博物館 差之毫厘 失之千里 仅就査士标书画作品技法的比较 讨论其传世书画之真伪 国家文物进出境审核安徽管理处 张 耕 海阳四家之一的査士标(1615--1697,字二瞻,号梅壑,懒老等。安徽休宁人。 明末生员,明亡,专事书画,精鉴别、擅山水,同渐江、孙逸、汪之端被称为海阳四 家。),是新安画派中仅次于渐江的重要人物,其传世作品更是新安诸家中最多的。当 然也就成为这一时期,这一流派伪作的重灾区。作为研究,很多学者做的是史料的考 证,而我在这篇文章中要做的方法主要是对查氏存世画作的比较,借助绘画本身来探 讨问题。 本文择选安徽博物院、徽州文化博物馆、桐城文化博物馆等国有博物馆的7 件藏 品: 1、安徽博物院藏《曳杖过桥图轴》 癸卯 康熙2 年 1663 49 岁(图1) 2、安徽博物院藏《晴峦暖翠图轴》 乙卯 康熙14 年 1675 61 岁(图2) 3、桐城文化博物馆藏 《溪桥春风图轴》 乙卯 康熙14 年 1675 61 岁(图3) 4、徽州文化博物馆藏 《溪山幽居图轴》丙辰 康熙15 年 1676 62 岁(图4) 5、安徽博物院藏《溪山深秀图轴》丁卯 康熙26 年 1687 73 岁(图5) 6、安徽博物院藏《仿梅花道人山水图轴》壬戌 康熙21 年 1682 68 岁(图6) 7、安徽博物院藏 《草亭竹松图轴》(图7) 通过逐件对查氏画作构图、造型、透视、用笔用墨等纯粹中国画技法的比较分析, 具体到画作中的山体、石,林木,亭桥、村落,点景人物及款书的逐一排列比对,试 图运用最行之有效的比较方法,寻求査士标独特个人风格中不同作品之共性,进而抽 取出同查氏气质迥异而又貌似的传为查氏之书画藏品。仅从技术层面来探讨其书画的 真伪。 这种分析比较,不同于近年来台湾学者已卓有成效的光学摄影检测报告。他们的 研究成果主要反映的还是作品的材质方面(当然,材质从客观上是直接影响到技法 1 雲林宗脈──新安畫派學術研討會 ©2012 澳門藝術博物館 的)。 这里我要进行的对查氏画作局部细微点,如书法就是对其作品具体的结字、笔划 等的分析。说到底还是对其笔法的分析,本文作者认为绘画技法本身才是证明画作真 伪之关键。因为用柔软的毛笔在富于渗化的宣纸上创造的千变万化的水墨世界,在还 没有找到理想的物理分析方法之前,这样的研究似乎是至关重要的。 先看看同时代或稍后的古人对查士标的评论,曾灿在《种书堂遗稿》序中称:“二 瞻先生静者也”。又有人说 “查二瞻以书法名世,画尤工,然不肯轻下笔。家人告罂 中无粟,乃握管,计一纸可易数日粮。辄又搁笔„„”1 “山水初学倪迂,后重梅道 人、董文敏笔法,用笔不多,惜墨如金”。2 “风神懒散,气韵荒寒,逸品也。„„书 法纯学华亭,足乱真本。”3 “查二瞻书法得董宗伯神髓,作画能以疏散淹润之笔,发 倪、黄意态,四方争购之。”4 “查二瞻博雅好古,其画以天真幽淡为宗,无一笔纵横 气。”5 古人的这些评价首先反映了査氏性格,“静者也”。有记载说他修道参禅,可 见性格使然,故“不肯轻下笔”;其次我们看到他“以书法名世”,并吸收最多的是董 其昌;第三他的风格是“风神懒散,气韵荒寒,逸品也,”“以天真幽谈为崇,无一笔 纵横气”。显然他是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一位悠闲雅致,淡定自如的名士画家。 下面我们开始比较: 一、山体、石的比较 6 古人说:“千岩万壑,要高低聚散而不同;叠巘层山,但起伏轩昂而各异。” “石 7 8 者,天地之骨也。骨贵坚深而不浅露。” “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