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鲁智深人物形象分析
《水浒传》里最孤独的人 一说到“孤独”,人们很容易到“无依无靠”“不合群”“没朋友倾诉心声”“压抑空虚”等意思。如果从这个角度看的,《水浒传》108个人物齐聚梁山泊,一起大块吃肉,一起大碗喝酒,都不压抑空虚,都很合群,互相依靠,意气相投,貌似都不孤独。 不过,笔者要说的“孤独”,与压抑或空虚无关,是一种心灵的独处,对人生有自己的感悟和反思。这样的孤独者,有自己无法抗拒的命运,有自己无法突破的狭隘,但是,他能从劳顿中抽身出来,面对自己,思考人生。 他的孤独在于他的感悟和思想都是洞幽烛微的,寂静无声的,不愿意展现给别人,或者说无法传达给别人。 曾经看到有文章说《水浒传》里最孤独的人是林冲。诚然,一个只想在体制里混一辈子的人,心地善良,武艺高强,为人处事也不差,曾官至八十万禁军教头,结果虎落平阳,家庭破败,逼上梁山,不得不和一帮他以前怎么也不可能看上眼的垃圾混在一起,可能感觉孤独吧。但笔者以为,这种孤独里,最多的是不甘心,觉得命运不公,却少有对生活和生命的感悟和反思,更没心灵的成长和升华。 笔者愿意细谈的人物,是鲁智深。笔者认为,鲁智深才是108个人物中最孤独的那一个。 关于鲁智深,小说里最大的梗是他到底识不识字。第三回,结尾处,鲁提辖打死了镇关西后,“心慌抢路”,“走到代州雁门县”,“见一簇人众围住了十字街口看榜”。文中明明提到“鲁达却不识字”,只能听众人读榜。其实这个榜文是专门通辑他的,恰巧金老(金翠莲的父亲)看榜时碰到了他,赶紧拖走了他。第四回,鲁智深从五台山文殊寺下山,逛市镇找酒喝 时,看到铁匠铺的间壁一家门上写着“父子客店”。第六回,写鲁智深离开桃花山后,在一座大松林看到一所败落寺院,牌额上写着“瓦罐之寺”。第一百十九回,鲁智深在六和寺坐化之前,“向寺内众僧处讨纸笔,写了一篇颂子”,“颂曰: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有人认为这是施耐庵和罗贯中的笔误。笔者不认为这是笔误,应该是鲁智深在五台山的文殊寺学会了识一些字,只不过识字不多,只认得“父子客店”这里简单的字。在文殊寺第二次醉酒闹事后,被赶出寺院时,智真长老知他底细,送他偈言时,是口诵给他听的“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兴,遇江而止”。后来这四句偈言全部应验。第八十回、九十回,宋江的军马路过五台山,鲁智深“思念本师”智真长老,一心想去参拜。宋江没想到鲁智深居然有一个活佛师父,便也跟着上山。离开时,智真长老分别送了四偈语给两人, 但是这次,长老不是口诵,而是纸笔写的。送给鲁智深的是:“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得到这四偈语时,原文是这么写的“鲁智深拜受偈语,读了数遍,藏在身边。”这个细节藏着一个信息,那就是:智真长老是一个活佛,鲁智深不在文殊寺了,在千里之外了,他仍能知道鲁智深在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识字更多,只是鲁智深成长内容的一个极小的部分。 其实早在第四回,小说就提到了智真长老能力通天。那时的鲁达在赵员外的帮助,上五台山出家,以避官府的通辑。文殊寺众僧见他相貌凶顽,都不同意。智真长老焚香入定,以天眼察看鲁智深的命运,知他“上应天星,心地刚直。虽然时下凶顽,命中驳杂,久后却得清净,正果非凡。”第九十回的正文开始特别提到“话说五台山这个智真长老,原来是故宋时一个当世的活佛,知得过去未来之事。”至于鲁智深到底从长老那里学到了什么,获得了怎样的开示,小说没明写。不过,鲁智深对 长老一直尊敬,从不违拗,可以揣测长老在他心中的份量。《水浒传》里,鲁智深有两次表达“思念”之情,都非常动人。一次是说“无日不念阿嫂”,一次是说“思念本师”“常想师父说”。前者是表达对林冲的担忧,一种兄弟之间意气相投的明朗情谊。后者是鲁智深心灵的需要,智真长老是他心里的明灯,能净化他心里的罪恶感。 是的,没错,鲁智深是108将中罕见的有罪恶感的人。比如他打死镇关西后,没有想“你这厮死有余辜”,而是想“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他在五台山两次醉酒闹事,但清醒之后,对其他僧众却并不凶残,对智真长老尤其觉得内心有愧,从不反驳,从来都是言听计从。他不是那种不分青红皂白就杀人的。打死镇关西,是失误。杀崔道成和丘小,因为这两人实在是无法无天,太过邪恶。被朝廷招安后,他跟随宋江,跟着兄弟们征战,固然有快意恩仇的时候, 也有滥杀无辜的时候。他心里是有罪恶感的。小说没明写他的反思,但路过五台山时,他的内心告诉他,他必须进文殊寺见师父,“再求问师父前程如何”。 鲁智深和武松不同。武松明是非,下手杀无辜之人,有时也会犹豫,但不会有罪恶感,他亡命江湖时,把杀人当作必然选择,比如血溅鸳鸯楼时。鲁智深和李逵不同。李逵的逻辑是“我方即正义”,阻挡“我方”的人,都当杀。鲁智深临死前写的颂子,有两句是“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