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第九单元 经世致用 9 《日知录》三则 Word版含答案
9 《日知录》三则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无稽(jī) 谀佞(yú)
舛漏(chuǎn) 菑畲(zī shē)
潢潦 (huáng lǎo) 襟裾(jīn jū)
摭拾(zhí)
第2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1)通
(2)易
(3)识
(4)故
(5)间
第3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
(1)朝满夕已除(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晚上)
(2)人不通古今(名词作动词,为人,做人)
(3)马牛而襟裾(名词作动词,穿衣服)
(4)摭我华而不实我实(名词作动词,汲取)
(5)谓文章止于润身(使动用法,使……受益)
(6)乐道人之善也(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7)然则以文人名于世,焉足重哉(名,名词作动词,出名;重,形容词作动词,称道,推重)
(8)一号为文人(数词作副词,一旦)
(9)无足观矣(动词作名词,可观之处)
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1)一号为文人
古义:两个词,“一”为“一旦”,“号”为“称,称为”。
今义:表示次序第一或等级第一位。
(2)空同大以为不平矣
古义:不以为然。
今义:由不公平的事引起的愤怒和不满。
(3)欧阳永叔与学者言
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第5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
(1)此子书之一变也。(判断句)
译文:这书虽名仍为《子》但已经历了变化。
(2)此扬子云所谓“摭我华而不实我实”者也。(判断句)
译文:这就是扬雄说的“拾取了我的华丽形式,却没有汲取我的内在实质”。
(3)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状语后置句)
译文:对国家有益处,对将来有益处。
(4)有损于己,无益于人。(状语后置句)
译文:对自己有害处,对别人无好处。
[常识·速览]
清学开山之祖——顾炎武
顾炎武(1613—1682),初名绛,字忠清。明亡后改名炎武,字宁人,昆山(今江苏昆山)人,因家乡有一亭林湖,故学者尊称其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他学识渊博,在经学、史学、音韵、小学、金石考古、方志舆地以及诗文诸学上,都有较深造诣。开清代朴学之风气,给予后世学者以极为有益的影响,被梁启超称为“清学开山之祖”。
经世致用的文学经典——《日知录》
《日知录》书名取之于《论语·子张篇》。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顾氏于初刻本卷首对此有说明,以示其笃学之志。《日知录》是寄托作者经世致用思想的一部书,内容大体分为三类:经术、治道、博闻。而核心则是“治道”。 《日知录》中的经世致用的思想是丰富的。顾氏提出社会风气的好坏决定社会兴衰的观点,他认为“风俗衰”是乱之源,并列举大量事例,说明奢靡浮华的社会风气是导致国家衰亡的重要原因。他还强调法制,主张严惩败坏世风的贪官奸臣,说:“法不立,诛不必,而欲为吏者之勿贪,不可得也。” 顾炎武看到了“势”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主张进行社会变革,提出要顺势而行,“物来而顺应”的变革思想,表现出初步的民主思想。
[质疑·手记]
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1:
解惑:
疑问2:
解惑:
疑问3:
解惑:
[整体·感知]
本课所选的《日知录》三则分别从文史的功用、著书的难易、文人的名与义等方面进行论述,阐明了学以致用的务实思想,表明了作者“以实为宗”的学术主张,体现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关心国家、关心民族兴亡的精神品质。
[文本·层析]
一、阅读第一则,回答问题。
1.在《文须有益于天下》中,作者认为“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的理由有哪些?这些理由各自强调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四个理由,即宣传事理、记政治得失、察民间隐情、彰美德善行。这四个方面,可谓层次分明:“明道”是阐明为政理论,“纪政事”是记录为政事迹,“察民隐”是体察民心,“乐道人之善”是体悟人情。执笔为文,若能有以上功用,才称得上“有益于天下”,这样的文章,才可以多多益善。
2.顾炎武提出“若夫怪力乱神之事,无稽之言,剿袭之说,谀佞之文,若此者,有损于己,无益于人,多一篇,多一篇之损矣”说明了什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