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近代桐城派
时代背景 政治形势:(内忧外患) 一、封建统治的没落发动,外国资本势力的侵略渗透,使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 二、中国人民大众与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斗争,掀起了民族、民主革命的层层壮阔波澜。 思想文化: 一、批判传统文化; 二、引进西方新学说; 三、改革创新文学的内容和形式;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保证,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所以,近代桐城派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与实际情况,在文学理论上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 梅曾亮 梅曾亮(1786~1856)中国清代散文家。字伯言。江苏上元 (今南京)人 。道光二年 (1822)进士。 主要文学思想:在强调文学独立性的基础上,指出文学的特性在于 “合乎古而乐乎心” (《复邹松友书》) 方东树 方东树(1772—1851)字植之,别号副墨子。他取蘧(qú)伯玉五十知非、卫武公耄而好学之意,以“仪卫”名轩,自号“仪卫”老人,故后世学者称仪卫先生。安徽桐城人。 著有《仪卫轩文集》、诗论《昭昧詹言》等。 姚莹 姚莹(1785年-1853年),字石甫,一字明叔,号展和,晚号幸翁,安徽桐城人,姚鼐侄孙,清朝政治人物,官至广西按察使。著有《康輶纪行》等。 曾国藩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有《曾文正公集》。 姓名:李秀娟 学号:1993100117 班级:中文101班 近代桐城派文论 主讲人:李秀娟 1 清代前中期桐城派文论概述 2 时 代 背 景 前 言 清代前中期桐城派文论概述 义法论、雅洁论(开创者) 神气音节、字句之说(承上启下) 义理、考证、文章; 神理气味、格律声色; 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 (集大成者) 方 苞 刘大櫆 姚 鼐 “桐城三祖” 近代桐城派代表 “姚门四大弟子” 梅曾亮 管 同 方东树 姚 莹 “桐城古文的中兴大将” 中兴功臣 曾国藩 “合乎古而乐乎心” 实质是“能得其真”。 “得其真”的关键在于“肖乎我”,也就是说作文要有作家的个性特征,讲究艺术真实性 指文章能使人产生一种快乐愉悦的情绪——被曾国藩继承,注重文学的“怡悦”作用 合乎古 乐乎心 其《太乙舟山房文集序》云: 见其人而知其心,人之真者也。见其文而知其人,文之真者也。人有缓急刚柔之性,而其文有阴阳动静之殊。譬之查、梨、橘、柚,味不同而各符其名,肖其物;犹裘、葛、冰、炭也,极其所长,而见其所短。使一物而兼众味与物之长,则名与味乖,而饰其短,则长不可以复见,皆失其真者也。失其真,则虽接膝而不相知。得其真,虽千百世上,其性情之刚柔缓争见于言语行事者,可以坐而得之。盖文之真伪,其轻重于人也固也此。 文学理论: ?论“义理”,强调重适时用世(改变衰敝局面,建功立业) ?论“道”,立足“救时”、“济世” ?论“文”、论“有物”,提倡“实”、“用”,“经济” 经世致用、建功立业、以救时济世 文学理论: 其一,注重“经济”,也即是经世致用之学。 其二,提倡“发愤著书”的传统与“沉郁顿挫”的风格。 姚鼐:“义理”、“考证”、“文章”为学问三要素 姚莹:“要端有四:曰义理也,经济也,文章也,多闻也” 与姚鼐说比照,姚莹除了将“考证”易为更切实际的“多闻”外,更补入了“经济”为第二要端。 在《康輶纪行》中标举“文贵沉郁顿挫”的主张: 古人文章妙处,全是“沉”“郁”“顿”“挫”四字。沉者,如物落水,必须到底,方著痛痒,此沉之妙也,否则,仍是一浮字。郁者,如物蟠结胸中,辗转萦遏,不能宣扬,又如忧深念切而进退维艰,左右窒碍,塞不通,已是无可奈何,又不能自己,论是一言数传,一竟数回,此郁之妙也。否则,仍是一率字。顿者,如物流行不,极其爽快,忽然停住不行,使人心神驰向,如望如疑,如有丧失,如有怨慕,此顿之妙也。否则,仍是一直字。挫者,如锯解木,虽是一往一来,而凿凿巉鑱,数百森列,每一往来,其数百齿必以历过,是一来,凡数百来,一往,凡数百往也,又如歌者,一字故曼其声,高下低迴,抑扬百转,此挫之妙也,然后可以不朽。《楚辞》、《史记》、李杜诗、韩文是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