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对俄汽车出口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中国对俄汽车出口贸易发展对策研究[摘要] 2004—2011年,中国对俄罗斯汽车出口量波动较大,在俄罗斯市场面临着日韩和欧美汽车强国的竞争。中国汽车对俄出口中存在产品整体质量较差、取得俄汽车质量认证许可难、售后服务差等问题。提出提高汽车产品质量,完善在俄罗斯的汽车售后服务和树立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的品牌形象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中国;俄罗斯;出口贸易;汽车出口
[中图分类号] F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283(2012)09-0028-03
一、中国对俄汽车出口现状
中国汽车出口俄罗斯市场经历了大幅的波动,2004年我国对俄出口汽车仅有705辆,2005年跃至1万余辆,在2007年达到一个峰值,当年出口超过10万辆,但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和俄罗斯一系列贸易壁垒的影响,中国对俄汽车出口量开始迅速下滑,2009年,俄政府支持本土汽车工业发展,大幅提高整车进口关税和工业化组装门槛,由于高关税等壁垒的阻碍,中国汽车在俄市场上的价格已经接近福特、大众等欧美汽车,而质量和售后服务却很难与之竞争,差距明显,因此失去很多市场份额,当年仅向俄出口汽车7431辆。 随着2010年俄罗斯经济形势好转以及限制政策出现松动,中国对俄汽车出口有所回升。2010年上半年累计出口6134辆,同比增长25395%。2011年以生产面向中产阶层的中档车为主的中国吉利汽车和重庆力帆对俄汽车销售量分别实现了同比212%和133%的增长,达到6000辆和17900辆。据统计, 2011年中国车企总计在俄罗斯售出67701辆汽车,俄罗斯已成为中国第三大汽车出口市场,仅次于巴西和阿尔及利亚。但据相关消息显示,俄罗斯将于2012年秋天开始收取进口汽车报废回收费,按照此项法规,俄罗斯所有的汽车进口商届时都必须向其缴纳汽车报废回收费。根据发动机功率大小对小轿车将征收2万~45万卢布(约合670~1500美元),按照吨位标准对货车征收15~20万卢布(约合5000~6670美元),对二手车征收的费用将更高。而已经在俄罗斯境内展开生产的外国汽车公司本地化组装的车辆将不用缴纳此项费用。受俄罗斯即将实施的汽车报废回收费政策影响最大的将是以低价取胜的中国汽车,这将使中国品牌汽车丧失价格优势。
目前,在俄罗斯共有两条中国汽车装配生产线。其中最大的一条于2010年由俄罗斯切尔克斯克Derways汽车公司投产,设计年生产能力为10万辆。2011年中国吉利和力帆旗下所有车型整车,以及长城哈弗车身部分均在该生产线生产。Derways公司计划将于2014年启动海马汽车(属中国一汽集团)年产4万辆的装配生产,届时,该条生产线产能将达到满负荷。中国一汽集团(FAW)与俄罗斯汽车制造商高尔基集团(GAZ Group)计划将于2012年起在俄罗斯米亚斯乌拉尔汽车制造厂组装中国一汽“解放”牌载重汽车。根据协议,年生产量将达到1万辆。轻型商用车(LCV)也是中国车企在俄罗斯市场主推的车型之一。2011年,俄罗斯AMS集团和中国北汽集团就在俄乌里扬诺夫斯克市合资建厂一事达成协议。根据协议,工厂投产后将每年生产6万辆北汽品牌商用车。同时,北汽福田也有意在捷尔任斯克的下诺夫哥罗德地区建厂,预计年生产能力将达到10万辆,车型包括商用车、皮卡、厢式车和重型卡车等,并面向欧洲市场生产运动型多用途车。
二、中国向俄出口汽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中国汽车的整体质量较差
目前我国汽车生产企业普遍重视车型的更新换代,对汽车外形的重视高于汽车本身的质量。汽车安全标准和环保标准仍较低,如小轿车迎面撞击后驾驶员和乘客的生存空间、刹车系统、外部噪音标准等未与国际标准接轨;另外,客车的总体安全性,汽车尾气排放、车内噪音、内部通风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隐患。中国出口车辆所用的塑料和橡胶件多根据国内使用环境生产,在俄恶劣的天气和道路状况下容易断裂;电镀塑料件经热胀冷缩后金属部分容易起包;低温下橡胶件弹性差;塑料件质地脆,尤其在寒冷时非常容易断裂。俄罗斯西部和北部冬季气候寒冷,西伯利亚地区冬季经常会遇到-40℃的低温严寒,如果没有经过特殊耐低温技术改进的中国汽车销售到这些地区,后果将不堪想象。中国汽车多使用76℃节温器,散热风扇打开过早;暖风结构不合理,回路过长,使进入驾驶室的暖风变成冷风。如果中国汽车企业不重视并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将会造成中国汽车在俄消费者心目中质次价低的印象。
(二)中国产汽车很难取得俄联邦的汽车质量认证许可
取得俄联邦的汽车质量认证许可是对俄进行汽车贸易的前提,也是中国汽车进入俄罗斯市场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由于中国不是“日内瓦协议”的签约国,因此,中国的汽车质量检验合格证在独联体和欧洲不被承认,所以,中国汽车生产商必须提供样车在俄罗斯检测机构或者在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