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2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研究评价.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2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研究评价

2012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研究评价古代诗歌鉴赏题应该说是所有高考题中古代诗文阅读的基本题型,年年考,卷卷考,其考点为“鉴赏评价”,能力层级为D,包括两大方面:(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意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现将2012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中的诗歌鉴赏题作一横向比较,从而把握高考命题特点,为以后的复习迎考提供参考依据和复习建议。 二、诗歌鉴赏题的分析与评价 (一)命题特点。 1,诗歌品类。古代诗歌本应包括唐代以前的古诗、唐诗、宋诗、唐宋词、元曲、元明清诗歌。对照2012年17套语文试卷可知,高考命题所选诗歌主要集中在唐宋时期的诗作(含词),偶尔也选用金元诗歌,明清诗歌则轮流出现,唐代以前的古诗以及元曲今年没有选用(以前偶有选录)。这是因为,在文学史上,人们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叫“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唐宋诗词代表了我国古代诗歌的繁盛与巅峰。 2.作者情况。高考选用的诗歌,其作者有的是大家熟悉的,有的是大家不大熟悉的,有的则是十分陌生的。从2012年高考所选18首诗歌(浙江卷是两首诗)来看,张九龄、贾岛、温庭筠、杨万里、秦观、晏几道、元好问等是大家熟知的作家,晁补之、李益、张耒、李纲等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作家,而修睦、金銮、王寂、白珽、曹伯启则是我们不熟悉的作家。总体看来,熟悉的作家还是多一些。 3.题量分值。一般设2个小题,北京、天津、上海、江苏四地试卷中设了3个小题。分值一般在8分左右,多的有17分(北京卷),少的只有6分(重庆卷和福建卷),广东卷和浙江卷均为7分,全国课标卷和辽宁卷均为11分,江苏卷则为10分。 4.诗歌内容。高考命题选用的一般是中学生没有接触到的诗歌或者出现在课本、读本中不被注意的地方,因此其内容就显得陌生而新鲜,这样有利于高考的公平选拔。比如,温庭筠的《梦江南·千万恨》共有两首,我们考生熟悉的是其第二首:“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结果江苏卷却选了其第一首:“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从2012年高考诗歌的思想内容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思远怀人。如全国课标卷晏几道的《思远人》及江苏卷温庭筠的《梦江南》。 (2)伤春惜别。如江西卷秦观的《江城子》及湖北卷贾岛的《送邹明府游灵武》。 (3)羁旅愁情。如山东卷晁补之的《吴松道中二首(其二)》及四川卷曹伯启的《子规》。 (4)寄情山水。如安徽卷杨万里的《最爱东山晴后雪》、辽宁卷张耒的《初见嵩山》。 (5)风物写真。如广东卷白埏的《余杭四月》及上海卷张九龄的《春江晚景》。 (6)托物寓意(借物寓理)。如全国大纲卷修睦的《落叶》、北京卷金銮的《柳堤》、天津卷杨万里的《野菊》、浙江卷钱翊的《未展芭蕉》和元好问的《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 (7)边塞生活。如湖南卷李益的《度破讷沙(其二)》。 (8)闲适归隐。如福建卷李纲的《望江南》。 5.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以上所举18首诗歌涉及的表达技巧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表达方式。这里主要包括描写和抒情两大类型; ①描写。如全国大纲卷《落叶》第1小题涉及角度变化,北京卷《柳堤》第1小题涉及动静结合,广东卷《余杭四月》第1小题涉及色彩渲染,上海卷《春江晚景》涉及虚实相生,等等。 ②抒情。如山东卷《吴松道中二首(其二)》的,融情于景,江苏卷《梦江南》和辽宁卷《初见嵩山》的借景抒情,上海卷《春江晚景》的情景交融,天津卷《野菊》、浙江卷《未展芭蕉》和《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的托物言志,天津卷《野菊》“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的用典抒情,等等。 (2)表现手法。如全国大纲卷《落叶》中松立与叶落的对比,全国课标卷《思远人》首句“红叶黄花秋意晚”的渲染,湖南卷《度破讷沙(其二)》的映衬、四川卷《子规》的烘托,《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的衬托与对比,福建卷《望江南》的衬托,等等。 (3)修辞手法。如全国大纲卷《落叶》中“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的拟人,重庆卷《鹧鸪天》中“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的比拟。北京卷《柳堤》中“雨香非燕促”及安徽卷《最爱东山晴后雪》中“软红光里涌银山”的通感和比拟,湖北卷《送邹明府游灵武》中“边雪藏行径”的拟人,江西卷《江城子》中“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