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儒学教学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汉代儒学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案例】 课 题 汉代儒学 学 科 历史 年 级 高二 教师姓名 张玲姣 教材版本 人民版 一、教学指导思想及理论依据 本课的教学设计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并结合学情采用“师生互动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教学,以课堂为依托,以便更形象有效的完成本课的教学。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1.课程标准阐述 本课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的“内容标准”是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本课选自人民出版社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专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并且这一课在专题一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课的部分内容在初中时期已经学习过,如: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但初中课本注重史实的描述,因此在本课的学习中应把侧重点放在理论的分析上。本课的课标要求是“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围绕这一重点,我将整课的教学安排如下:略讲第一子目“焚书坑儒”的批判,教学重点放在第二子目和第三子目罢黜百家和太学的出现。第四子目科举制的文化影响则是设计为学生自主阅读学习。 2.教学重点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主要史实。 3.教学难点 汉代儒学兴起的背景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文化政策及文化体制的影响。 (二)学生情况分析 高中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具备一定的概括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大多数学生对历史课的重视程度不够,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均有限,对思想史的学习不认真。因此,针对他们的心理特征、认知水平以及学科特点,将知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以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将知识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让学生学会挖掘本课中有价值的历史信息的方法。培养他们的知识迁移和抽象思维能力以逐步适应新课程教学的要求。 (三)教学方式和手段说明 本教学设计按照“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进行。根据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改变传统教学中过于注重传授知识的倾向,通过设置情景、提出问题、协商合作,调动教师、学生、教材、媒体四大要素,是学生能主动完成对知识体系的构建。 (四)教学平台准备 1.信息技术融入历史学科教学 ①多媒体课件《汉代儒学》的制作。 三、教学内容框架设计 (一)知识与能力 1.能认识和理解儒学在汉代得以兴起的社会背景。 2.能理解儒学在汉代成为正统思想的过程以及后世对儒学正统地位的巩固。 3.掌握汉代儒学兴起的相关内容,分析其对中国文化发展所造成的影响。 4.通过本课探究式、合作式学习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较强的自学能力,分析、归纳、推理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教课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并结合初中历史、高中必修一、必修二的相关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主动解决问题。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 2.要求学生学会用独立思考的与同他人合作学习向结合的方法,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本科的学习,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正统思想的内涵以及发展历程的认识,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对历史现象的恰当评价,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2.儒家思想在中国延续二千多年对稳定社会、发展经济又积极作用,但其消极影响也是很大。因此,评价历史时应学会运用一分为二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信息技术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出示图片: 概述:在西安南城墙东段内侧,有一条小街道,叫“下马陵街”。它东至和平门,西通柏树林街南口的碑林博物馆。在这条街偏东北侧就是董仲舒墓所在。董仲舒墓也叫下马陵,这条街因此而得名。董仲舒去世后,汉武帝亲自为他选择安葬之地,并在陵前修建董子祠。出于对董仲舒的尊敬,据说汉武帝每次经过他的陵园时,三十丈之外,便下马步行,随从臣子照例这样做。从此之后便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骑马者,乘轿者,凡经过董仲舒的墓前,都要下来步行。下马陵的名称便由此产生。 提问:董仲舒是一个怎样的历史人物,他有着怎样的贡献使得汉武帝如此尊敬他? 出示课题 二、汉代儒学 过渡: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了春秋时期,儒家思想应运而生,战国时期未然成为大宗,秦灭六国后,秦帝国开创法家挂帅的時代,法家成为当时的国家意识形态。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进而“焚书坑儒”,儒家学说在劫难逃。那秦始皇为什么 要焚书坑儒呢?焚书坑儒的概况如何?你又是怎样评价焚书坑儒? 出示板书:(一)、“焚书坑儒”的批判 小结: 1、背景:(1)秦朝统一全国后,在政治上实行了专制主义集权并延伸到文化领域,文化成为政治权利的附庸; (2)一些儒生和术士引用儒家经典批判秦始皇的统治。 2、概述:焚书:公元前213年,丞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