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杜甫诗三首上课
杜甫的情怀 故园之思 羁旅之感 漂泊之愁 家国之忧 秋士迟暮之悲 沉郁顿挫 沉郁:思想内容。 “沉”即“深”——深刻、深广、深厚 “郁”即“积”——真实、凝重、含蓄 顿挫:艺术形式。(遣词用句的停顿转折) 情感的千回百折、 节奏的徐疾相间、 音调的抑扬顿挫、 旋律的跌宕起落 平仄 七律的平仄有四种: 1、平起首句不入韵; 2、平起首句入韵; 3、仄起首句不入韵; 4、仄起首句入韵。 七律类型四( ⊙ 表示可平可仄) ⊙仄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每联第二句的第二个字与本联第二个字平仄相反,下一联第二个字的平仄与上一联第二字的平仄相同。 秋兴八首(其一) 仄仄平平平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平平(韵) 平平平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判断律诗的标准 一共八句(每两句一联,共四联),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 押平声韵。 颔联和颈联要对仗(词性和结构相同)。 要讲究平仄:每联第二句的第二个字与本联第二个字平仄相反,下一联第二个字的平仄与上一联第二字的平仄相同。尤其要避免三平调、三仄调、孤平调。一般讲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近体诗的两种常见定式 第一式:五言平起,七言仄起 第二式:五言仄起,七言平起 仄仄 平平平仄仄 平平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 仄仄平平仄 仄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 仄仄平平仄 仄仄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 平平平仄仄 平平 仄仄仄平平(韵) 如首句押韵,应作:仄仄平平仄仄平 如首句押韵,应作:平平仄仄仄平平 给下列诗句排序 A、杨柳青青着地垂 B、借问行人归不归 C、杨花漫漫搅天飞 D、柳条折尽花飞尽 正确的顺序是:A-C-D-B 唐代诗坛上的双子星 李白:天马星空的浪漫主义诗人 杜甫:饱经沧桑、关注国计民生的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35岁前读书、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759),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死。 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杜甫早慧,“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所作成一囊。”而且年轻时身体健壮,“忆昔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生活在一个具有诗书传统的仕宦家庭,逐步树立了“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远大理想。二十岁时,走出家乡,开始了边漫游,边寻找政治机会的新生活。天宝三载,33岁的杜甫在洛阳结交李白,后又遇到高适,三人结伴游于梁宋。 这一时期的杜甫开朗、豪放、浪漫,对前途充满理想,真是太平盛世的知识分子典型。 望 岳 25岁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天宝五载,34岁的杜甫赴长安,次年考进士(制举),因李林甫的原因,失利,沦落京城。 天宝九载,39岁的杜甫向张垍投赠诗信,向皇帝献三大礼赋,“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 然而,仕途无获,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天宝十载,40岁的杜甫拖家带口,搬到了距离长安城二百四十里的奉先(陕西省的蒲城县),在这里安顿下来之后,杜甫再次踏上了求官之路。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从八品下)。 天宝十四载11月,杜甫从长安回奉先探望妻子的途中,安史之乱爆发。作诗《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在诗中描写了那个大厦将倾之前,权贵们醉生梦死,纸醉金迷的生活;也写了一个生活和成长在盛世中的知识分子,在黑暗的现实面前极度的愤懑和无可奈何;同时更写了下层民众的艰难生活,揭示出在安史之乱爆发之前“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不公正的社会本质。这首诗成为杜甫长安十年生活的一个总结。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杜甫回奉先县探亲,随着大流逃难,狼狈不堪,最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