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咏史诗初探.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李商隐咏史诗初探

李商隐咏史诗初探 [内容摘要] 李商隐的咏史诗因事兴感,以历史上盛衰兴亡的往事作为吟咏的题材,选取封建帝王们因生活上的荒淫奢侈、政治上的昏愦腐朽而造成亡国的惨痛教训作为集中表现的主题,讽喻当代的帝王,抒发自己理智、冷峻而感伤的亡国之忧和社会黑暗、人才遭弃的愤懑。笔调辛辣,寓意深刻、托讽尖锐,但诗人往往并不据实咏寄,直抒胸臆,而多是寓议论于叙事,将批判的倾向性融入作者所选择或重构的历史意象、画面之中,含蓄隽永,韵味深长。 [关键词]李商隐 咏史诗 托古讽时 婉曲含蓄 [正文]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唐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生于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卒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是唐诗繁荣发展期的最后一位有独特艺术成就的诗人,的成就和影响超越了温李诗派的范围,成为整个晚唐诗坛的典型与高峰清代刘熙载在《艺概》中用“李樊南深情绵邈”之句概括李商隐深细婉曲的诗风,是极有见地的。而诗中最能代表其纤巧凄美风格的是无题诗。这部分诗典雅华丽音韵和谐感伤凝重“惊采绝艳”到了“五色令人目迷、五音令人耳乱”的地步“味无穷而炙愈多,钻弥坚而酌不竭”(《韵语阳秋》载杨亿评义山诗语),? 一、借咏史以讽时,表现出鲜明的政治倾向 李商隐的咏史诗决不是“发思古之幽情”,为咏史而咏史,而是借咏史以讽时。李商隐生活在唐王朝的没落时期,国势衰危,宦官专权,党争剧烈,统治阶级却仍然过着骄奢淫欲、醉生梦死的生活。李商隐是个有强烈正义感的文人,他的咏史诗集中地批判了统治者的荒淫腐朽、不重人才,目的是要引起统治阶级警惕,接受历史教训,在政治上有所改进。??? (一)极写荒淫腐朽的危害,为唐代帝王敲响警钟 李商隐咏史诗用了大量笔墨谴责历史上的败国亡国之君,其批判的锋芒集中针对他们沉湎女色、奢乐宴游等荒德恶行。如《北齐二首》: 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巧笑知堪敌万机,倾城最在著戎衣。晋阳已陷休回顾,更请君王猎一围。 讽刺北齐后主高纬宠幸冯淑妃的荒淫行为,并放在国家面临危亡的局势这种背景下来描写,将极猥亵的情景、极荒唐的行为与极危急的局面加以剪裁连接,形成鲜明对照,荒淫误国的主旨表达的十分充分。 再如《陈后宫》: 茂苑城如画,阊门瓦欲流⑵。还依水光殿,更起月花楼。侵夜鸾开镜,迎冬雉献裘。从臣皆半醉,天子正无愁。 前六句用铺陈笔法写统治阶级穷治宫室,昼夜淫乐,藉以揭露其无穷的享乐欲望。结尾用漫画化的手法勾勒出一幅臣“半醉”而君“无愁”的享乐图景,蕴含着对醉生梦死的腐朽上层统治集团的愤慨。 唐代后期,许多皇帝不重求贤重求仙,希企长生。李商隐一再予以冷嘲热讽。如著名的《瑶池》: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3)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穆天子传》上说周穆王曾西游至昆仑山,遇西王母,宴于瑶池。临别时西王母作歌相送曰:“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毋死,尚能复来。”穆王答歌,约定三年后重来。李商隐不正面写皇帝的求仙和死,而借传说故事加以生发,从西王母的角度着笔,虚构了一段她盼不到周穆王重来的情节,含义深长的显示了求神的妄想与客观世界中死亡不可避免的对立,作者对此不发议论,而以尖锐的问话作收。构思巧妙,讽刺辛辣。再如《海上》: 石桥东望海连天,徐福空来不得仙。直遣麻姑与搔背,可能留命待桑田。 神仙不可遇,即或遇上仙人麻姑为之搔背,也不能留命于沧海复变桑田之日讥刺??? 除了借古人古事以讽喻当世社会,李商隐还将讽刺的矛头直接指向造成唐帝国由盛转衰的祸首李隆基,如《马嵬二首》其一: 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深讽玄宗重色误国、自取其殃。 其二: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4)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字里行间,无不寓含对玄宗的嘲讽:“徒闻”、“未卜”,暗讽其愚妄沉迷;“空闻”、“无复”,“此日”、“当时”,更通过今昔对照,深刺其居安忘危,荒淫失政,只招其 祸。末联故作设问,而答案就在其中,何况问题本身就是对幻想长保荒淫生活的唐玄宗极其尖刻而冷隽的嘲讽。与此题材相似的七律《隋宫》讽刺隋炀帝荒淫无道,导致亡国。另有七绝《隋宫》,“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写隋炀帝游玩无度,不听谏言;“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表现水陆交通频繁的状况,揭露了统治者骄横奢靡、劳民伤财的罪行,寄寓了“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咏史》)的深刻历史教训,可谓用心良苦。 首联写实,隋炀帝放着烟霞般的长安不享受,偏要到扬州去作乐,其贪图享乐之心跃然纸上。颔联驰骋想象:如果不是早早亡国。这位玩出花样来的皇帝,恐怕不会满足于在江都游乐,大概会游遍天下吧。颈联“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写今日之现实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