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外向攻击行为循环(acting-outbehaviorcycle)谈行为的预防-大佳国小
衝動行為循環 (acting-out behavior cycle)七部曲
市立教育大學特教系助理教授吳怡慧
教室裏的師生互動,原本就是一連串「你來我往(my turn, your turn)」的事件,學生每一個舉止反應,都牽動著接下來教師某種舉止反應;反之亦然,教師的一舉一動,其實也左右著學生下一步的行為反應。因此,教師必須清楚地意識到,每天的教學都是一連串的師生互動歷程,對彼此的觀感也是透過不斷互動所累積的結果。
國外著名學者沃克(H. Walker)主張,兒童的衝動行為(acting-out)是依循著「衝動行為循環」(acting-out behavior cycle)七個階段來發展的,亦即如果造成問題行為的因素沒有在一開始獲得控制,則該問題行為便會逐漸惡化,且一再重覆出現。這也解釋了為何許多教師常苦於應付學生突如其來的衝動打人或暴怒,其實學生的行為早已不斷透露出一些徵兆,只不過是教師因忙於教學,而忽略了學生行為可能已進入循環的下一階段,故往往落得被動回應(reactive)、制止的份兒,無法真正以積極預防(proactive)的措施防止攻擊行為的發生。沃克的行為循環觀點,不僅提供清楚的發展歷程,也道出如何積極因應學生所帶來的危機。以下便分別就衝動行為的發展(七部曲)及因應策略(七大關)加以說明。
首部曲:冷靜期(Calm)
一個暴怒或衝動打人的學生,是不可能整天一直打人的,他也有安靜順從的時候。因此,當學生處於第一階段時,其整體表現的特徵是非常投入且參與課堂活動,表現與一般同學無異,例如:乖乖地寫課堂練習、遵守班規、對教師的稱讚會有所回應(如:回說謝謝)、表現積極而有目標等。
預防策略第一關
為了有效維持學生的高度參與度,預防其可能的誘發因子出現,教師必須建構一個結構化(可預期)、互相尊重的學習環境,採步驟清楚的直接教學,多稱讚和獎勵好行為,營造安全感,並在學生可能出現不當或衝動行為之前,便給予注意和提醒,教導其基本的社會技能。
二部曲:誘發因子(Triggers)
如果學生碰到一些環境上(包括校內、校外)的壓力而未得紓解時,則可能累積許多負面思想。學校內的因子包括:(1)需求未得滿足,被負面事件波及、(2)喜歡的慣例或作息被改變、(3)受挑釁(如:被叫名字、嘲笑、物品被人任意拿取)、(4)課業適應、時間及自我控制不當、(5)時常犯錯、及(6)經常被教師糾正。學校外的因子包括:(1)家庭功能失調(如:貧窮、失業、家暴、父母的不良示範)、(2)生病或飢餓、(3)睡眠品質不佳、(4)家中有人酗酒或吸毒、及(5)涉入幫派等。此階段的整體特徵是,學生已開始出現一些未解決的問題或困難,而若未及早得到協助,則會進入第三階段。
預防策略第二關
為防止衍生誘發因子並及早控制問題,教師可透過下列方式幫助學生:(1)教導問題解決能力:例如直接教導社會技能、生氣控制、問題解決、作成熟的決定等。可請求資源班教師或行為專家協助。(2)前矯正策略(pre-correction):找出環境中可能的誘發因子,並協助學生在該環境中學習如何適應並表現合宜行為。(3)個別化問題解決計畫:和學生一起界定問題的來源及可用的因應方法、評估後果、決定並執行適當的方法、擬定檢核的時間及標準。
三部曲:焦躁期(Agitation)
若錯過前兩階段,學生的生活及學習歷經一些未解決的困擾,慢慢地便會出現焦躁不安,整體將呈現不專注、不參與課堂活動的特徵,儘管此時還不到他爆發攻擊行為的時機。這些不專注的舉止例如:上課時作白日夢、目光四處瞟移不看黑板、與教師的對話顯得沒誠意(non-conversational)或語帶保留(subdued),同時肢體表現不自在、在小組活動中進進出出或索性離群、不願寫隨堂作業等。這些均代表學生可能已釋出發怒的警訊了,應及時安撫學生並採取彌補動作。
預防策略第三關
如果看見學生表現焦躁分心和不願參與,則教師可以趕緊提供以下的教育調整以紓解焦慮。(1)表達關注和親近(teacher recognition and proximity):例如靜靜走到學生旁邊問候「需要我幫忙嗎?」。(2)彈性空間(space)和獨立活動:請學生至教室內的安靜角或事先安排有助安定情緒的位置繼續完成工作。(3)彈性時間(time):調整作業量或延後截止日。(4)特別權利(preferred activities):安插學生喜歡的活動,但請記得明確地表明活動停止的時間,以避免學生利用此作法來逃避作業要求。(5)運動機會(movement activities):讓學生幫忙固定的跑腿、發作業、擦黑板。(6)放鬆運動(relaxation activities):讓學生聽音樂、教導其調整呼吸。(7)擬定情緒控制計畫:找時間教導學生簡單的情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