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儒家传统和我们的思维
什么是儒家? 你了解儒家的那些内容(知识)? 你愿意了解有关儒家的知识吗? 你认为该不该把儒家作为一个文化单元专门来讲? 你了解的儒家思想当中,你认为那些是精华,那些是糟粕? 你认为儒家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儒家文化单元你希望该怎样讲? 你希望了解什么 中国文化讲义 儒家和我们的思维及习惯 一、什么是儒 甲骨文中没有“儒”字,但已有“需”字,有学者认为“儒”正是“需”的延展。 甲骨文中的“需”,像以水沐浴冲洗濡身之形,《礼记·儒行》云:“儒有澡身而浴德”,说的就是这一传统。 早期的文献为什么专注于儒家的这个特性呢?这应该与儒家所自来的渊源有关。 “儒”的前身是术士,《说文》云:“儒,柔也,术士之称。从人需声。”所以秦始皇坑的是术士,却被说成是“坑儒”。这个“术士”是由早期的巫、祝、卜、史一类的职司中发展而来。《辞源》:“儒,古代从巫、史、祝、卜中分化出来的人,也称术士,后泛指学者。” 《汉书·艺文志》也说儒者“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 ”。 马王堆汉墓帛书《易传》中有一篇《要》,其中引述孔子的话云:“吾与史、巫同途而殊归也。”正透露了其中关联的消息。 巫、史都是早期以主持仪式而沟通人神的人,是最早的知识者。无论“儒”从前两者直接发展来也好,还是早期他们从事类似的工作也罢,能确定的是早期的“儒”从事着与主持仪式相关的工作。当早期的仪式还透露这神秘和权威时,仪式的引领和从事者,地位和获得的崇敬是相当高的。 那么“儒”和巫、史有何不同呢?孔子曰:“吾求其德而已”“我后其祝卜矣,我观德义耳也 ”《论语·子路》: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 儒后来逐渐成为从事“德业”诲人的人群。《周礼·太宰》概括说以道得民曰儒,《礼记·儒行》说:“儒之言优也和也,言能安人能服人也。” 二、什么是儒家 见教材p15 儒家,通常指信奉孔子学说的重要学派。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伦常关系。西汉以后,逐渐成为我国古代占有统治地位的学派。 儒家思想发展的大致历程: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主张“礼” 。 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他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 孟子后来被称为“亚圣”。 西汉的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建立起新的儒学框架。其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集中于《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 魏晋之际出现的玄学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的易经,《周易》、《老子》、《庄子》称之为“三玄”。玄学主张君主无为、反对门阀专政,主要活动在洛阳。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和竹林七贤。 唐朝中期的韩愈,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道的观点。 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是宋代主要的哲学思想。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朱熹继承了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后人称之为程朱理学。其核心内容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明中叶的王阳明反对朱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的观点,创立与朱熹相对立的主观唯心主义理论——心学。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 三,儒家是宗教吗 这一问题我们留待后面讨论 四、儒家思想的核心范畴及其功能 在儒家诸多的重要思想范畴中,如果要你说出最根本的两个,你会选择哪两个? 儒学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仁”和“礼”。 先来说礼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说法 你承认中国为“礼仪之邦”吗? 这个说法的依据是什么? 你能说出一些相关的内容吗? 《说文·示部》云:“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豐 。” 《说文·豐部》云:“豐,行礼之器也。从豆,象形,豐亦声。 ” 据王国维在《观堂集林·释礼》中考证:“盛玉以奉神人之器谓之豐,推之而奉神人之酒醴亦谓之醴,又推之,而奉神人之事通谓之礼。 在食器中盛放玉,是礼字的原初形态。作为国家重家重器的鼎,本是做饭之器皿。它鼓腹,比其他容器能盛放更多的食物;两耳,便于提携移动;三足鼎立,方便置火燃烧。炊具和餐具合一,比釜、镬、豆、簋等食器具有更大的实用价值,所以古人认为这是”调和五味之宝器。” 用宝器供奉祖先和神灵,施行祭祀的重大礼仪,这就不同凡响,因而被尊为礼器。 联系前面说述“儒”之出身、发源,可知: 事“礼”、护“礼”、建“礼”乃是儒家天然的职分和传统,是儒家不可更易的职责和使命。 早期政治文化中的“仪式”代表着特定的意义,那就是连接天地、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