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昆山电子历程-昆山科技大学.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体温-昆山电子历程-昆山科技大学.PPT

孩子生病時,我該怎麼辦? 崑山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 馮瑜婷 自我介紹 1、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心臟內科 2、愛彌兒幼兒園、大班教師 3、高雄市政府社會局、身心障礙科 照顧生病兒童的原則 一、生命徵象測量:當身體受到傷害時,生命徵象會有明顯地改變,除反應身體的生理狀況外,並能提供緊急的警訊。生命徵象又稱為基本徵象,包括:體溫、脈搏、呼吸、血壓。 二、疼痛的評估 三、生病兒童之生理及心理反應 生命徵象—體溫 1、測量體溫的方式有耳溫、肛溫、口溫、腋溫、背溫。 2、口溫平均比肛溫低0.5℃,腋溫平均比肛溫低0.8℃,口溫和腋溫容易受到皮膚黏膜血管收縮等因素的影響而偏低。 3、1個月以下或體重很低的新生兒,不適合量肛溫與耳溫,可量腋溫或背溫。 4、量額溫常會低估不建議常規使用。 5、水銀體溫劑在美國已建議不使用而改以電子體溫計。 6、多次(三次)測量耳溫後,取最高值。當兩耳量出來之溫度不同時,以較高溫度為準。 各年齡層體溫之正常範圍 發展階段 體溫℃ 新生兒(4天—1個月) 35.5—37.5 嬰兒(1個月—1歲) 37.4—37.6 幼兒(1—3歲) 37.2—37.6 學齡前幼兒(3—6歲) 37.0—37.2 學齡兒童(6—12歲) 36.6—37.0 青少年(12—18歲) 36.1—37.2 成人(18歲以上) 36.1—37.2 老人(70歲以上) 35.0—37.2 生命徵象—脈搏 1、心臟跳動速率級節律的指標,心臟收縮後對周邊動脈形成週期性的波動;脈搏速率即室心跳次數。 2、2歲以下嬰幼兒心跳較成人快,以聽診器測心尖脈,需測足1分鐘;另有先天性心臟病或血管疾病的兒童還需比較其他部位測量的脈搏。 3、心尖脈:左側鎖骨中線及的4或5肋骨交接處之內側;約左側乳頭下方附近。 4、緊急情況時,通常測量頸動脈及股動脈。 動脈點(止血點) 各年齡層每分鐘之脈搏速率 發展階段 正常範圍(次/分鐘) 新生兒(4天—1個月) 70—190 嬰兒(1個月—1歲) 80—160 幼兒(1—3歲) 80—130 學齡前幼兒(3—6歲) 80—120 學齡兒童(6—12歲) 75—110 青少年(12—18歲) 60—90 成人(18歲以上) 60—100 老人(70歲以上) 60--100 生命徵象—呼吸 1、呼吸是人體吸O2排出CO2的過程,胸部或腹部會自然起伏、快慢合宜、有規則、深淺適度、沒有聲音或氣味、無吃力感、痛苦或困難的現象。 2、嬰兒呼吸肌尚未完全發育,係採橫膈肌運動的腹式呼吸,幼兒則採胸腹式呼吸。 3、情緒及活動皆會影響呼吸。 4、呼吸速率是可以控制的,因此盡可能不讓其感覺到正在測量。 各年齡層每分鐘之呼吸速率 發展階段 正常範圍(次/分鐘) 新生兒(4天—1個月) 30—60 嬰兒(1個月—1歲) 30—60 幼兒(1—3歲) 24—40 學齡前幼兒(3—6歲) 22—34 學齡兒童(6—12歲) 18—30 青少年(12—18歲) 12—20 成人(18歲以上) 12—20 老人(70歲以上) 12--20 生命徵象—血壓 1、血液流過血管壁時,對血管所造成的壓力稱之血壓。當心臟收縮時,血液對血管壁造成的壓力稱之為「收縮壓」;當心臟擴張時,血液對血管壁所造成的壓力稱為「舒張壓」。 2、測血壓需技巧及耐心安撫兒童,故兒童血壓的測量不普遍。 3、血壓的判讀可以早期偵測出兒童一些嚴重的病症。 各年齡層之正常血壓值 發展階段 收縮壓(mmHg) 舒張壓(mmHg) 新生兒(4天—1個月) 60—90 20—60 嬰兒(1個月—1歲) 74—100 50—70 幼兒(1—3歲) 80—112 50—80 學齡前幼兒(3—6歲) 82—110 50—78 學齡兒童(6—12歲) 84—120 54—80 青少年(12—18歲) 94—140 62—88 成人(18歲以上) 90—140 60—90 老人(70歲以上) 90--140 60—90 二、疼痛的評估 疼痛是不舒服的主觀經驗,幼兒不易表達清楚,父母及教保人員需藉由觀察幼兒的語言、行為及情緒反應,辨認兒童的疼痛程度,進而協助幼兒減輕痛。 影響疼痛反應的因素 1、兒童的文化背景,影響疼痛的忍受度。 2、兒童發展與情感的成熟度。 3、家庭早期或學校的教養方式:高社經會抑制自身的疼痛。 4、過去的疼痛經驗。 5、疼痛的來源,皮膚表層或身體深層。 6、情緒狀態,如:處於緊張、焦慮狀態,疼痛會增加。 7、照顧者對兒童疼痛當時的情緒狀態。 評估疼痛的方法 1、非語言性的線索:愁眉苦臉、咬緊牙關、雙眼緊閉、膝蓋抽動、打滾等。 2、語言性的線索:呻吟、哭泣、叫喊、悲嘆等。 3、行為上的線索:不安、激動、害怕、退縮、逃避、無法入眠、食慾不振、肌肉抽動、要求幫忙等。 4、生理上的線索:呼吸、心跳速率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