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第 一 章 经济 法概 述 第一节 经济法的概念和特征 一 、经济法 的概念 经济法作为一种法律现象,在古代法典籍中便可寻见其踪迹 。 如公元前 世纪古 巴比伦王 国的 《汉穆拉 比法典》中,对私有财 产的保护 ,土地房屋所有权的确认,果园的经营,商业的往来 ,耕 牛的租赁 ,耕者和牧者 的雇佣 ,动物 、船舶 、车辆 的使用 ,以及 对手工业工匠的权利义务等 ,均有详尽 的规定 。再如 ,中国秦律 中的 《田律》、《徭律》、《仓律》、《工律》、《厩苑律》、《金布律》、 《效律》等法规 ,对农 田水利建设、水旱灾荒的防治、风虫害的预 防、山林保护 、农业劳动力的分配 、手工业 的经营管理 、市场 的 交易和管理 、货 币流通等都做 了具体规定 。但是 ,经济法作为一 个独立的法律部 门,则诞生于 世纪初 叶的欧美国家 。从这个意 义上来说 ,经济法是一个新兴 的法律部 门。因此 ,对它如何在法 学理论上进行科学界定 ,在学术界争论颇多 。各 国学者居于不 同 的视角形成了诸种不同的学说 。在欧美较有权威的一种观点认为 , 经济法是 国家权力干预经济 的法 ,将反垄断法视为经济法 的重要 组成部分 ,甚至在我 国学者中也有人将美 国 年制定的 《谢尔 曼法 》作为经济法产生 的标志 。此外 ,法 国的库拉马捷和 日本 的 西原宽一 ,将个人利益之 间或普遍利益与私人利益之 间的传统冲 突排 除于经济法 的调整范 围之外 ,认为经济法 既同旨在保持个人 利益之 间完全平衡 的私法相分离 ,也 同优先照顾普遍利益 的公法 相分离 ,因而经济法便是企业法 。而法 国的罗伯 萨维则认为经 济法是 旨在保证特定时刻和特定社会 中,国家和私人经济代理人 第 2 页 的特殊利益与普遍经济利益的规则之总称 。它和 国家干预不同,这 种平衡往往可 以在 国家 的直接干预之外实现 。但有 的学者还将经 济法看成是公法与私法 的交错 。最后 ,德 国学者托尼斯扬斯基 的 见解 亦颇 具特色 。他认为 ,经济 法是把 “社会作为规制对 象 的 法”,这是因为公法是把 国家对私人的关系作为规制对象的法 ,而 社会法则是把私人和特殊社会 (集 团)间的关系作为规制对象的 法 ,经济法亦是如此 。以上诸种学说 ,虽然在对经济法进行学理 解释时认识不同,观点各异 ,但有一点却是共 同的,即 世纪在 法制领域 出现 的一个新 的法律部 门 经济法 ,是 以不断摈弃契 约 自由原则 ,以限制垄断 、限制不正当竞争 ,更多地体现公平竞 争原则,从而维护市场竞争的 自由性为发展方 向的。 我们从上述欧美学者 的论坛步入 中国经济法学领域来讨论对 经济法 的理论界定 ,就应 当着 眼于 中国经济法赖 以存在 的社会经 济基础 。当代 中国经济法 ,确切地说 ,应当产生于 中国共产党在 年召开 的十一届三 中全会 以后 。此前 ,我 国对 国民经济规制 的主要手段是统一计划和行政命令 。因此 ,这一时期 的中国经济 法则处于虚无状态 。党 的十一届三 中全会所确定的基本路线和政 策首先冲破了计划经济的藩篱,将 “在计划指导下的市场调节 ”、 “政企分开”的基本经济政策写入 了 年 的 《中华人 民共和 国 宪法 》之 中。由此 ,当时我 国经济法学理论界便将经济法界定为 调整 国民经济管理关系和协作关系 的法律规范 的总称 ,形成 了经 济法 “纵横统一 ”论 。此后 的数年 间,随着我 国经济体制改革 的 不断推进 ,法制建设亦获得 了前所未有 的发展 ,从而亦使经济法 的理论研究渐趋成熟。至 年代初 ,计划经济模式在我国的国民 经济 中越来越退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