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妃传说中瑟.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湘妃传说中的瑟 摘要:瑟是中国古代最为古老的弹弦乐器之一,它因在湘妃传说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而一直留存在中国人的文化记忆中。不仅如此,瑟与湘妃传说的融合更给中国古典文学世界贡献了一个经典的文学意象——“湘灵鼓瑟”,成为千百年来诗人们源源不断的灵感来源,诞生了许多不朽佳作。 关键词:瑟;湘妃传说;湘灵鼓瑟 湘妃又称“二妃”,即娥皇和女英,在上古历史中她们是尧的女儿,舜的妻子。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舜帝晚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零陵就是今天湖南省南部的永州,舜帝最终葬身的九嶷山(又名苍梧山)就在其境内。相传娥皇、女英听闻丈夫的噩耗之后,立即赶赴九嶷山。行至洞庭湖船被风浪打翻,这时湖面飘来七十二只青螺,把她们托起聚成了君山。二妃在君山上南望湖水茫茫无边,悲痛欲绝,扶竹痛哭。泪水和着血沾染在竹子上,留下了斑斑泪痕。二妃最终难抑悲痛,一起投湘水殉情而死。从此,二妃以及被她们的血泪所沾染的“斑竹”(又称“湘妃竹”)就成为了忠贞爱情的象征,并被历代文人用他们各具匠心之作编织进入了中国人的文化记忆中。如果说斑竹是湘妃与舜爱情传说中的最佳布景,那么瑟无疑将谱出这部爱情传奇的最佳配乐。随意地翻检一下涉及湘妃的诗篇,我们就会发现除了斑竹,瑟大概是出现频率极高的另一意象了。从“娥皇五十弦,秋深汉江水”(《悲湘灵》鲍溶)到“鼓宜尧女瑟,荡必蔡姬舟”(《吴融《御沟十六韵》),从“宝瑟湘灵怨,清砧杜魄啼”(《岁晏同左生作》韦庄)到“弄玉吹箫后,湘灵鼓瑟时”(《义川公主挽词》顾况)——在诗人们的笔下,湘妃故事中的音乐主角永远是瑟。 一 瑟是中国古代历史最为悠久的弹弦乐器之一,关于其来历古人有多种说法,《吕氏春秋·古乐》有云:“昔古朱襄氏之治天下也,多风而阳气畜积,万物散解,果实不成。故士达作为五弦瑟,以采阴气,以定群生。”同《山海经·海内经》中也提到了瑟的来历:“帝俊生晏龙,晏龙是为琴瑟。”宋人陈呖在其所作《乐书》中则说道:“《世本》日庖牺作瑟五十弦。黄帝使素女故之,哀不自胜,乃破为二十五弦。”从这些有关瑟的传说中,我们可以看出瑟早在上古时代就已出现,并且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作为一种弦乐器,瑟具有多种演奏形式,它既可独奏,也可与琴、笙、钟、磬等其他乐器一起合奏,还可为歌唱伴奏,是古人十分喜欢的一种乐器。《诗经》中就有云“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周南·关雎》),“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小雅·鹿鸣》)。据《仪礼》记载,古代乡饮酒礼、乡射礼、燕礼中,都用瑟伴奏唱歌。从魏晋南北朝至隋唐,瑟又成为伴奏相和歌以及清商乐的常用乐器,经常出现在各种宴饮、娱乐以及宫廷朝会、祀神等活动中。不过这一深受古人喜爱甚至一度还十分流行的乐器失传已久,直到二十世纪下半叶,随着长沙马王堆汉墓、湖北随县曾侯乙墓等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人们才从大多残缺的出土古瑟中对这一古老的乐器有了更多感性的认识。 值得注意的是,上文在《乐书》的引文中出现了一个关于瑟的典故。疱牺所作之瑟原本有五十弦,后来黄帝因素女鼓瑟音声太悲,便命人将五十弦瑟破为两半,所以后来的瑟就变成了二十五弦。这个典故提示了后人瑟在形制上曾有过的变化,即由最初的五十弦变为后来的二十五弦。果然,在今天出土的古瑟中二十五弦瑟占到了绝大多数。此外,这一传说还提示了后人瑟应该是一件极富感染力的乐器,尤其擅于刻画、表达人们心中的悲伤、哀怨之情,这大概也是它曾经深受欢迎的重要原因吧。那么,这样一种古老而又富有感染力的乐器又是如何融入湘妃传说中的呢?这就要从二妃殉情接着说下去了。 二 二妃传说中,娥皇、女英最终乃投湘水殉情而亡。在其死后,人们认为二妃的魂魄化作了湘水之神,从此游荡在湘水之上,这也是二妃又被称作“湘妃”的缘由。不过,在洞庭湖以及湘水流域,提到湘水之神,古人对于其身份其实一直有着诸多不同的看法,除了湘妃,湘君、湘夫人、帝子、湘灵在各种文献中也经常用来指称这位神秘的湘水之神。其中,湘君和湘夫人出自屈原的《九歌》。《九歌》乃屈原根据楚地的民间祭神乐歌加工而成,在《九歌》中《湘君》和《湘夫人》所咏唱的就是湘水的一对配偶神。至于“帝子”则出自于《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这里的“帝子”即指湘夫人,是这对配偶神中的女神。除了《九歌》,在《山海经》中也记录了有关湘水之神的传说,其卷五《中山经》有云:“又东南一百二十里日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是在九江之间,出人必以飘风暴雨。”在这部极富神话传说意味的典籍中,出现了一对居住在洞庭山、时常出没于潇湘一带兴风作雨的女神,她们被称为“帝之二女”。对此,郭璞注日:“天帝之二女而处江为神,……《离骚》、《九歌》所谓‘湘夫人’称‘帝子’者是也”。由于同为湘水一带的神灵,再加上“湘夫人”亦作“帝子”,可以与“帝之二

文档评论(0)

xiaofei2001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