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最能预测的人.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谁是最能预测的人

孔子的预测能力 《论语·述而》载:“子不语怪、力、乱、神。”怪、神不语,只是表明了孔子的理性心态及其务实入世的积极人生态度。怪、神不语,也不意味着怪、神之类的现象就因不语而不存在,不对人们的生活与行为发生影响。其实,生活在一个命运不定的动乱时代,也是怪、神现象多有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预测未来成风的时代,孔子及其弟子真要做到“不语怪、力、乱、神”,恐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于孔子“不语怪、力、乱、神”,人们对于孔子的预测文化意向也甚少关注。怪和神属于怪异神秘之类的事,既难说也难测。而预测虽对于一般人而言颇有神秘气息,但却有理可循,有则可依。预测与怪神在知识领域中是分属于两个不同的领域。 《论语·为政》又载孔子的自我小传及评价:“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五十而知天命的孔老夫子以其广博的文化知识和丰富的社会、人生阅历,到其晚年在境界上就达到自由的高度了。体天命、谈人事,孔子的话语自然具有了预测大师的意味。何况那是一个预测成风的时代,孔子受时代预测风气的影响,也是自然而然的。 自孔子被推上圣人的祭坛后(虽然在最初这也是预测的结果;《八佾》仪封人说: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孔子的历史就与历史的孔子有了相当的距离。他者的孔子越来越具有圣人气味,历史的孔子也似乎越来越让人看不清道不明了。但是,圣人的特点就在神与通,即使说圣人无所不能、无所不知。再说的动听一点:圣人上知数千岁,下知数千年。圣人本身被赋予的预测功能转化为神秘,人们对圣人只有敬仰与膜拜的份了,圣人遂被神秘化了。这同样是混淆了神秘与预测的区分。 因此,我们试图通过对孔子及其弟子们的预测案例,来了解孔门预测学的基本结构。 孔子及弟子们的预测案例分析 分析孔门预测学,由于前人对此关注甚少,几乎没有可依赖分析的框架,我们应当首先从孔门的预测案例开始。 第一、孔子的预测案例: 一、历史及一些历史事件的预测 孔子博学多能,以诗书礼乐四科施教,对门弟子先教以小六艺,后教以大六艺,(这里的先后主要是就时间而言的,因为孔子学《易》赞易及作《春秋》显然是他晚年的事情。)大六艺中的《春秋》据说是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部编年史,而《春秋》又是孔子精心制作的,其中不仅有所谓的微言大义,更包含着孔子的历史观。对历史及其文化的关注,其着眼点是为现实或未来服务的,孔子以强烈的入世心态对历史有浓厚的兴趣,目的同样是为现实服务的。由于孔子对历史及宗法礼乐文化有深刻的了解,因此,他对历史大势就有了大胆的预测,《论语·为政》:“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孔子对历史的这一预测,似乎后来的历史给出了证明,以至于近代以来就有人说:一世三十年,百世三千年,今天的历史发展还是在孔子的预言中,以此证明孔子的伟大和神奇。 但是春秋以来的礼崩乐坏还是有目共睹的,对此,孔子也是十分明白的。他针对当时的天子失序后的政局发展变化,总结其以往,预测其未来。《论语·季氏》:“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对孔子这一既具总结性又有预测性的话语,千百年来的注经家们,只看到了其中所包含的总结性意义,也就顺理成章地把孔子说这句话的历史背景及时间确定了下来,郑注谓此言为鲁定公初年,孔子大约四十出头,(参见程树德《论语集释》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四册,第1141——1149页。)却忽视了此语中的预测性含义。注经家们对此语中的十世、五世,纷纷加以肯定,而对陪臣三世所作的解释就不免曲解了。所以现代学者就对此语的含义说:“阳虎当身而败,春秋亦无陪臣执国命三世而败的事例,故此语当为孔子于阳虎事败前所作的预言。”(张秉楠《孔子传》吉林文史出版社1989年版,第295页。)此语之后的下一章,孔子又说:“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刘宝楠《论语正义》谓此言:“在定公五年阳虎作难之时。”从鲁国以后的历史发展看,直到鲁悼公(前466——429年)时,三桓的势力还是很强大的,“三桓盛,鲁如小侯,卑于三桓之家。”(《史记·鲁周公世家》)但是鲁穆公(前407——382年)时代,三桓的势力就大减了。孔子的预测成功了。 阳虎于定公九年为乱于鲁,后奔亡于齐国、宋国,最终奔命于晋国,投靠到赵,孔子依据阳虎以前的行为判定阳虎会继续作乱,就说:“赵氏其世有乱乎!”(《左传》定公九年)而阳虎“逐于鲁,疑于齐,走而之赵,赵简主迎而相之,左右曰:‘虎善窃人国政,何故相也?’简主曰:‘阳虎务取之,我务守之。’遂执术而御之,阳虎不敢为非,以善事简主,兴主之强,几至于霸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