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学传统与文化3
第 四 章 文学传统与中国文化的“人” 第 四 章 文学传统与中国文化中的“人” 文学反映文化的层面可分成两个: 1、客体层面:经济、政治、道德伦理等,都属于文学表现文化传统的客体层面。 2、主体层面:对人自身的表现才构成文学表现文化传统的主体层面。 只有对主体层面的表现才使文学的创作欣赏更有意义。 马克思曾经说过,艺术创造和欣赏的主要目的不是别的,是人类通过艺术品“能动地、现实地复现自己,从而在他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 人是自然的人又是社会的人。但是,自然人和社会人本身互相否定与对立的矛盾又是十分突出的。这是中国人文化主体意识中的最大困惑。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 道家认为,人既然生成于天地之间,就应该永远保持在天人合一的静态之中。自然是无为的,人也应该是无为的,只有无为,才是人的自然本质。有为恰恰是对这种境界的破坏。 人类追求自我完善的过程同时又是迷失自我的过程。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就必须有理性的统摄,但理性秩序在一定程度上又是对自我的否定和扭曲。正是这种二难的状态,构成了人对文明和文化的反省,构成了人对自己文化本质的探寻。 先秦以儒家为代表的百家争鸣,就是对人的文化本质探寻迈出的第一步。 二、先秦文学中“人”的文化本质的表现 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特征就是表现人独立自足于大自然之中并向大自然作斗争的精神。 虞舜孝行 大禹治水 周文王 人类生存的最终目的是生命的自我满足,为达到这一目的,人类才组织社会。没有社会群体的力量,人不可能战胜野蛮走向文明。社会群体的文化创造才使人的个体实现成为可能。 但是,社会本身又是对自我的否定。它要求人们必须把个体自我消融在社会之中,只有群体的实现才是个体的实现。这就是个体和群体的矛盾,也就是个体和社会的矛盾。 第二节 汉魏六朝至盛唐对“人”文化本质的探寻及其在文学中的表现 两汉盛世中,群体精神张扬,个体自由泯灭 这是中国人在封建社会中追求人的个体与群体和谐统一理想的阶段。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三纲五常 两汉文学中对“人”的表现: 汉赋以艺术的形式肯定了人的群体精神的伟大,同时也表现了人们面向群体的深厚感情,表现他们征服世界的雄心和信心。 物质欲求的无限与人生短促是汉人体会最深的矛盾现象。他们从物质世界无限的角度来反映人生的有限。 汉武帝《秋风辞》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摇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未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这是汉人人生短暂的生命感慨。 汉人对个体生命的追求尚未脱离对群体依赖的道德标准。 东汉以降社会黑暗腐败,人民生活极度痛苦。因此对个体生命的追求则带有着强烈的社会批判因素。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青青陵上柏》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今日良宴会》 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驱车上东门》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回车驾言迈》 二、汉末至魏晋新文化思潮崛起:否定道德秩序而张扬个人自我。 魏晋人性开始觉醒,魏晋人从死生等方面对人的个体本质进行思考,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无限的超越:他们谈玄说道,品藻人物,寄情山水,不求自身的脱俗,只求心灵与自然相契。 从汉末到魏晋以至整个六朝时代,表现个体的人一直是中国文学的主要题材。 1、盛唐精神: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封建社会人的个体本性。 唐代文化思想兼收并蓄,更加开放和富有气魄;社会给人以更多的自由。唐人对人生充满了自信,热情乐观地面向生活。 1、中唐至晚清:封建社会中人的二重文化本质的矛盾不断激化阶段 中唐以后,在日益发展的封建个体意识的潮流下对群体意识不断加强。 ①中唐:韩愈道统思想的提出 白居易新乐府运动的兴起 都说明了时代需要强化人的群体本质。 4、清代的朴学:在尊孔读经的基础上假借汉学的复兴来打击宋学的空谈。 戴震从新角度对宋明理学展开批判,并喊出了“后儒以理杀人”的愤怒呼声。 仕途艰辛、兼济无望,又往往造成士人人格的分裂。 鹤 冲 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