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是甚么.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臭氧是甚么

空氣污染:臭氧層 與 氯氟化碳 臭氧是甚麼? 臭氧 (ozone) 是由三個氧原子組成的化合物,從化學方面來看,它與我們無時無刻所吸取的氧氣為「兄弟」關係。 但是與氧氣比較,臭氧的活性高很多,而且它是一種沸點十分低的淺藍色氣體。 在大氣層,氧氣可以說是無處不在的,相反地,臭氧只在距離地面20至0公里的平流層3 mm! 雖然臭氧在大氣所佔的比例十分少,但是它對人類是十分重要的。 我們只可以在距離地面20至30公里平流層內 (Oxygen molecule) 分解為氧原子 (oxygen atom),而氧原子是產生臭氧的主要元素。 在繼續講述臭氧的生成之前,我們首先要對太陽光有更深的認識。太陽光其實也是一種波 (wave),至於不同的波可以用它的波長及所帶有的能量來區別,而每一種的元素或化合物都可以吸收太陽光的能量而被激發 (excited),這些激發能量是特定的,每一種的元素或化合物都需要特定的能量來激發,這便是物質的激發能。 要把氧分子分解為氧原子所需要的激發能為波長175 至 200 ,而帶有此波長的太陽光只會在距離地面20至30公里的上空出現,所以這便能解釋為何臭氧只會在大氣層某特定的高度出現。 250至 310的太陽光可以把其分解。 因此,臭氧生成後會稍後被分解為氧原子及氧分子。 如此一來,臭氧便在20至50公里上空不斷生成及分解, 從而達至化學平衡狀態。 雖然臭氧在大氣中所佔的比例很低,而且又不斷地生成及分解,但是它對地球來說是十分重要的。 其中它吸收紫外線 ( absorption of UV light) 的能力,更加可以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有害太陽紫外線的直接影響 (screening effect)。 要解釋上述的理論,便要對紫外線有深一層的瞭解。 紫外線的定義為波長200 至 380 的光線。 這波段的光線,也包含在太陽光內的。 眾所周知,紫外線是對人類有害的。 根據上面的描述,波長為250至 310 的太陽光會用來分解臭氧,因此200 380 nm 這段波長的紫外線便不能抵達地球的表面,進而保護生物免受這段有害紫外線的影響。 南極 (Antarctica) 及 北極 (Arctic) 臭氧洞的出現,分別是由多位科學家於1985年及1988年所發現的。 其實,情況是不至於出現臭氧「洞」這樣嚴重的,只不過是該處的臭氧含量相對於其他地方低很多而已。 現在很多科學家分別提出不同的理論來解釋臭氧洞的出現,其中涉及氯氟化碳 (Chlorofluorocarbon,簡稱CFC ) 的理論最為人所接受。 氯氟化碳是由一間美國大公司於1930年所發明的,它是一種無色、無味、無嗅的氣體,且它們的低活性低低,它一直用來製造雪種、壓縮氣樽的推進劑及作為乾洗及清潔電路板的溶劑。 在70年代,科學家發現它有破壞臭氧層的潛能,所以它漸漸被其他物品取代。 到了今天,除醫學用途外,經已被禁止使用。 (chlorine radicals)。 氯的自由基非常活躍,而且破壞臭氧的能力十分強,每一個氯的自由基能夠分解成10,000個臭氧分子。 CCl2F((g) + Cl((g) (generation of free radical under sunlight) Cl((g) + O3(g) ClO((g) + O2(g) (ozone depleted!) ClO((g) + O(g) Cl((g) + O2(g) (oxygen atom is consumed and radical is regenerated!) 在正常的情況下,活躍的氯自由基會與其他化合物結合,產生沒有破壞臭氧能力的「貯積化合物」 (reservoir compound)。 氯氟化碳於三十至七十年代的廣泛使用,加上它十分長的半衰期 (100年),使到臭氧洞的問題越來越嚴重。或許很多人會問:氯氟化碳的使用是在大城市的,那麼為何臭氧洞會在人跡罕至的極地上空出現呢?其實極地臭氧洞的出現不是因為機綠巧合,而是與極地獨特的氣象有關的。 極地臭氧洞的問題,在南極的春天時分(九至十月)最為嚴重。在南極的冬季,氣溫十分低,可低至零下八十度,而且南極的冬季(六至八月)是三個月長的黑夜。在這既黑又寒冷的地方會有利一種稱為「極地平流層冰晶雲」 (Polar Stratospheric Clouds,簡稱PSC) 的生成。它的生成,對解釋為何臭氧洞只會在極地出現十分重要。 另一個南極獨有的氣象便是極地環流 (Circumpolar vortex) 的存在,它使南極的氣流活動局限在南極本身,即是南極的氣層不能與其他氣層進行大氣交換。 PSC生成,它的作用是當太陽光出現於南極春天時提供一個渠道給氯自由基從「貯積化合物」釋放出來,氯自由基進而破壞臭氧。 極地環流便能使臭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