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标点符号使用复习专题讲座
标点符号使用复习专题讲座
标点符号有两大类:
A.标号:引号、括号、书名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和间隔号。
B.点号:
a.句末点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b.句内点号:顿号、逗号、分号、冒号。
一、句末点号使用的常见毛病
(一)应用此句末点号,却误用了彼句末点号。
应根据不同的语气使用不同的句末点号。
陈述句和一般的祈使句的末尾应使用句号。如:
今天是星期天。(陈述句)
你把黑板擦干净。(祈使句)
感叹句和感情强烈的祈使句的末尾应使用感叹号。
忘不了你啊,黄山!(感叹句)
同志们,冲啊!(祈使句)
疑问句的末尾使用问号。
但是,有的却致句子的语气于不顾,错误地使用句末点号。
非疑问句误用了问号。
①我不知道这条路谁能走通? 但我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这条路谁能走通”是“不知道”的宾语,整个句子是一个动宾结构的陈述句,故不能用问号。)
②请你去问问他在哪儿工作?(这是一个祈使句,“他在哪儿工作”是“问问”的宾语,句末应用句号)
有些句子虽然用了疑问代词“谁”“什么”“怎么”“哪里”等,或有疑问语气词“吗”“呢”等,但全句不是疑问句,末尾就不能用问号。
(二)应用句内点号却误用了句末点号。
句末点号,应放在句子的末尾,有的却错误地用在中间。
①“今天能不能完成任务?同志。”厂长严肃地说。(引号中的句子是个疑问语气的倒装句,“任务”后应改为逗号,“同志”后的句号应改为问号。)
②多么雄伟啊!黄鹤楼。(“多么雄伟啊”,是“黄鹤楼”的谓语。应把句中的感叹号改为逗号,句号改为感叹号)
③我们伟大的祖国呀!将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我们伟大的祖国呀”是全句的主语,它虽然后面用了“呀”表示停顿,但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句子,只能用逗号,不能用感叹号。感叹号应用在句末。)
④他是临场胆怯呢?还是身体不舒服呢?(“是……还是”构成选择关系的复句,第一个问号都应改为逗号。)
在选择问句中,问号应放在句末,中间用逗号。因为选择问句虽然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择项,但仍然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二、分号与顿号使用的常见毛病
(一)分号使用不当。
1.句中已用句号再用分号。
①一、学习贵在自觉。要有笨鸟先飞的精神,自我加压;二、学习贵在刻苦。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持之以恒;……
句号是句末点号,分号是句内点号。上句既然已经用了句号,表明整个句子已结束,再用分号,便显得不伦不类。或者将句号改为逗号,或者将分号改为句号。
2.句中没有逗号径直用分号。
顿号、逗号、分号、冒号,虽同为句内点号,但停顿的时间有长短之分。应先用停顿短的逗号,再用停顿长的分号,不能乱了秩序。只有在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才能直接用分号。
②打好这一仗的关键是:一要发动群众;二要找准目标;三要速战速决。(应将分号改为逗号)
再看下面的例子:
③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并列关系的复句,分句内部没有使用逗号,分句之间使用逗号。)
④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并列关系的复句,分句内部已经使用了逗号,分句之间使用分号。)
第③句的分句之间如果使用分号即为误用。
(二)顿号使用不当。
1.分句之间误用顿号。
①浦东展开了翅膀,她是那样欢快、昂扬、奋发、正在向辉煌的明天飞去。(这里实际上有三个分句,“她是那样欢快、昂扬、奋发”是第二个分句,“奋发”后的顿号应改为逗号。)
2.联合词组不同层次的词语之间误用顿号。
②这台文艺晚会由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广播电视局主办、江西凤凰光学仪器集团有限公司协办。(“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广播电视局”是一个层次,属小并列,其间能使用顿号;“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广播电视局主办”和“江西凤凰光学仪器集团有限公司协办”是上位层次,属大并列,它们之间的顿号应改为逗号。)
3.连词前面误用顿号。
③观众长时间地等待,只为一睹她的风采、或签上一个名。(连词“或”的前面不应使用顿号。)
无论是连词“或”,还是连词“和”“及”“与”,其前面均不能用顿号。可根据句子的实际情况,或者删去顿号,或者改用逗号。
4.相邻的数字连用表示概数,却误用了顿号。
④看上去十七、八岁,一副瘦骨伶仃的样子。(应将顿号删掉)
?“十七八岁”是邻近两个数字连用,表示大概年龄。既然是概数,便不能加顿号。因为概数无须停顿,一加顿号就变成“十七”“八岁”。
5.相邻的数字连用表示简略语,应用顿号却没有用。
⑤春节期间,省委领导看望了退居二三线的老同志。(在“二”“三”之间应加上顿号)
“退居二三线”,是“退居二线”“退居三线”的简略说法,应为“退居二、三线”。
6.约定俗成作为一个词使用的并列词语之间误用了顿号。
⑥未婚职工探亲,父、母分居两地者,只能报销去一地的车费。
在交际习惯中,“父母”已作为一个词使用了,中间不能用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