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法修辞美学取向的异同.pdf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儒法修辞美学取向的异同

山东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 13年第5期第153— 100页 儒 法 修 辞 美 学 取 向 的 异 同 丁秀菊 摘要:儒法两家 的政治主张尽管不同,但在语言运用方面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相似、相 同之处。具体地说,在语 言表达 的社会功用 、立言修辞 的原则方面 ,儒法两家 的认识大致相同;在立言修辞的标准及内容( “质 ”) 与形式 ( “文”) 的关系方面,他们则各有主张。综观之,儒法两家的修辞美学取 向是同中有异,异中趋同。 关键词:儒家;法家 ;立言修辞;题 旨情境;文质关系 儒法两家的政治主张尽管不同,但在语言运用方面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相似 、相同之处。他们在 宣扬各 自的思想学说、政治主张的过程 中,均看到了语言表达的重要作用 ,并巧妙运用了不同的言说 方法、言说技巧,表现出了高超的语言驾驭技巧。但 由于其政治主张、思想观点不同,所以在立言修辞 的标准及 内容( “质”) 与形式( “文”) 的关系方面,他们各有主张。综观之,儒法两家的修辞美学取向是 同中有异,异 中趋同。 语言表达具有重要的社会政治功用。在这个问题上,儒法两家的认识高度一致;不同的是,儒家 的看法 比较全面,法家的论述相对集 中。 语言是达意抒情的重要工具,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交际交流手段 ,具有重要的社会功用。对这 一点,儒法两家皆有十分清晰的认识。他们均看到了语言表达的重要作用,如儒家简要、概括地指出, 语言表达具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善言可温暖人心、修睦交好,恶言会伤人感情乃至引发战争。 《诗经 ·小雅 ·正月》: “好言白口,莠言 自口。” 《尚书 ·大禹谟》: “惟 口出好兴戎,朕言不再。”苟子 日: “与人 善言,暖于布 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①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则强调了语言表达于个人修身的重要作 用 ,日: “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 ,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 。言行,君 子之所 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②一言一行,既关乎个人,又影响他人,的确应慎重对待。对此,法家 也有同感。管子认为,口出恶言就难求美名。他说: “毛嫱、西施,天下之美人也,盛怨气于面,不能以 为可好,我且恶面而盛怨气焉。怨气见于面,恶言出于 口,去恶充以求美名,又可得乎? ”⑧一个人不仅 要外表美,更要心里美,在反 问中管子 申明了自己的看法与态度 。 古今中外一系列 的事实证 明,语言表达还具有强大的政治功用。在儒家看来,语言表达不仅关系 到个人荣辱,还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存亡。 《周易 ·系辞上》: “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 辞。”子贡 日: “出言陈词,身之得失,国之安危也。”④孔子 日: “一言而兴邦”、 “一言而丧邦”⑤。无庸置 收稿日期:20 13—04—25 基金项 目:山东省社科规划项 目 “先秦儒家修 辞研究”( 批准号10BWXJ 06) 。 作者简介:丁秀菊, 《山东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编辑部编审,文学博士( 济南250 100) 。 ① 《苟子 ·荣辱》,见 《诸子集成》第二册 《苟子集解》,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 ,第33页。 ② 《周易 ·系辞上》,见孔颖达 : 《周易正义》,余培德点校,北京:九州 出版社,2004年,第62 1页。 ③ 《管子 ·小称 》,见 《诸子集成》第五册 《管子校正》,北京:中华书局 ,2006年,第180页 。 ④[ 汉] 刘 向著,向宗鲁校正: 《说苑校证》,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 ,第266—267页。 ⑤ 《论语 ·子路》,见 《诸子集成》第一册 《论语正义》,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 ,第290页 。 153 山东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疑,聪敏智慧的语言表达更得人心,更易于稳定 民心、安邦定 国, “辞之辑矣,民之洽矣;辞之怿矣,民之 莫矣”① 。对此,法家代表人物管子从正名角度作了论述 。 “修名而督实,按实而定名,名实相生,反相 为情 。名实当则治,不当则乱”② , “名正则治,名倚则乱 ,无名则死 ”③。在管子看来 ,事物名称 的确定 , 要以现实的实际事物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