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天灸疗法

灸法 第二临床医学院针灸教研室 刘建华副教授 一、灸法 灸法,古称灸焫,是一种用火烧灼治病的方法。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云:“灸,灼也,从火灸音。”“焫 ”即烧。《素问·宜法方异论》云:“火艾烧灼,谓之灸焫”。因此,灸法是以艾绒为主要施灸材料,烧灼、熏熨体表特定部位或腧穴,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灵枢·官能》云:“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医学入门·针灸》载:“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说明针和灸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南宋 李唐《灸艾图》 岭南灸法大家 妙 手 回 春 虬 隐 山 房 传 医 术 灸法的材料 艾制品 灸法的作用 温经散寒 回阳固脱 消瘀散结 防病保健 灸法的种类 二、什么是天灸疗法? 又称药物灸、发泡灸。是采用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敷贴于穴位或患处,使局部皮肤自然充血、潮红或起泡的治疗方法。因天灸的药物是自动透到人体皮肤或腧穴中,所以又称 “自然灸”或“自灸”。又因天灸是不用任何热源而进行灸治的方法,又称“无热灸”或 “冷灸”。 二、历史沿革 1.天灸疗法源远流长,最早记载可追溯到《五十二病方》:“蚖……以蓟印其颠。”是指用芥子泥敷百会穴使局部红赤治疗蚖蛇咬伤的方法。 2.《神农本草经》记载:“斑蝥,主恶疮,以其末和醋,涂布于痈疽上,少顷发泡脓出,旋即揭出。” 3.天灸一词最早见于南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公元420—589年):“八月朔日收取摩墨,点太阳穴止头痛,点膏肓穴治痨瘰,谓之天灸。”,“八月十四日,民并朱水点头额.名为天灸”。 4.《普济方》记载:“目赤肿瘤,红眼起星,生移星草,捶烂如泥,贴内关穴,少顷发泡,揭去。” 5.唐·孙思邈《千金要方》:“用旱莲草椎碎,置手掌上一夫,当两筋中(间使穴)以古文钱压之,系之以故帛,未久即起小泡,谓之天疚,尚能愈症。” 6.清代外治名医吴师机《理瀹骈文》对天灸疗法做了精辟的论述: 内服汤药与外贴膏药有“殊途同归”之效,“凡病多从外入,故医有外治法,经文内取外取并列,未尝教人专用内治也”。正可谓“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 “且治在外则无禁制,无窒碍,无牵掣,无沾滞。” 外用“膏中用药味,必得通经走络,开窍透骨,拨病外出之品为引。” 外用膏贴亦具补益之效,“须知外治者,气血流通即是补,不药补亦可”。 7.古人不仅用该法治疗疮疽疣痣等各种外科疾患,还用于治疗内科病症。 《肘后备急方》记载:“治寒热诸症,临发时,捣大附子下筛,以苦酒和之,涂背上。” 《太平圣惠方》记载:“治阳黄,面黄,全身俱黄如桔色,宜毛莨草捣烂如泥,缚寸口,俟发泡,挑去黄水,净帛裹护。” 8.清代张璐《张氏医通》最早记录了天灸治疗哮喘:“夏日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可防止哮喘病复发”,选用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为药,姜汁调和,白芥子为君药,共奏温肺行气、祛痰平喘之功。 四、天灸方法 天灸种类很多,临床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白芥子灸:将白芥子研末,醋调为糊膏状,取5~10g敷贴穴位上,用油纸覆盖,胶布固定;或将白芥子末1g,放置于5cm直径的圆形胶布中央,直接敷贴在穴位上,敷灸时间为2~4小时,以局部充血、潮红或皮肤起泡为度。适用于风寒湿痹痛、肺结核、哮喘、口眼歪斜等病症。 2、蒜泥灸:将大蒜(以紫皮蒜为优)捣烂如泥,取3~5g涂敷于穴位上,敷灸时间为1~3小时,以局部皮肤发痒、变红起泡为度。如敷灸涌泉穴可治疗咯血、衄血;敷灸合谷穴可治扁桃体炎;敷灸鱼际穴可治喉痹等。 3、斑蝥灸:取斑蝥适量研为细末,以醋或甘油调和,敷于穴位上。斑蝥(主要是其所含斑蝥素)对皮肤、粘膜有发赤、发泡作用,刺激性很强,但其组织穿透力却较小,因此作用较缓慢,仅有中度疼痛,通常不涉及皮肤深层,所成的泡很快痊愈而不留疤痕。主要用于牛皮癣、神经性皮炎、关节疼痛等症。斑蝥有毒,皮肤能少量吸收,经肾脏排泄,肾脏病患者禁用。 4、三伏天灸:根据 “天人相应”、“冬病夏治”、“春夏养阳”等理论,以经络腧穴理论及中医时间治疗学为基础,选用芳香、辛温之品研末调制,在“三伏天”敷贴以治疗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胃肠炎、风湿性关节炎等顽固性疾病。是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天灸疗法。 4、其他:如甘遂粉敷贴中极治尿潴留;马钱子粉敷贴颊车、地仓穴治面神经麻痹;吴茱萸粉用醋调后敷贴于涌泉穴治疗高血压、口腔溃疡、小儿水肿等;葱白捣烂敷贴患处治急性乳腺炎。 五、作用机理(中医) 通过发泡性药物对局部的强烈刺激,达到活血化瘀、消肿散结之效。 通过发泡药物产生的灼热感起到温经散寒、祛风除湿、通痹止痛之效。 通过发泡以祛腐生新:如唐代孙思邈《千金翼方》载“治瘰疬未溃者,宜天灸,以毛茛鲜者捣泥,缚疬,帛束之。俣发泡弃之。” 通过经络的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