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综述· 植物多酚类成分提取分离研究进展 - 天津中草药杂志社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4 卷 第 11 期 2013 年 6 月 ·1501 ·
·综 述·
植物多酚类成分提取分离研究进展
1 1 1, 2 1*
陈 亮 ,李医明 ,陈凯先 ,贾 琦
1.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上海 201203
2.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 201203
摘 要:植物多酚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的多元酚类次生代谢产物,随着多酚类成分在抗氧化、抗菌、抗病毒、抗微生
物、调血脂和血糖等多方面活性的发现和阐明,植物多酚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多酚类成分由于其结构上的复杂性和不
稳定性,目前在提取分离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对中药中多酚类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进行总结,旨在为下一步分离纯化多酚
类成分提供比较系统的信息依据。
关键词:植物多酚;提取分离;抗氧化;抗菌;抗病毒
中图分类号:R28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253 - 2670(2013)11 - 1501 - 0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11.027
Research progress in extraction and isolation of plant polyphenols
1 1 1, 2 1
CHEN Liang , LI Yi-ming , CHEN Kai-xian , JIA Qi
1. School of Pharmacy,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201203, China
2. Shanghai Institute of Materia Medica,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anghai 201203, China
Key words: plant polyphenols; extraction and isolation; anti-oxidation; antibiosis; antivirus
植物多酚(plant polyphenols )又称植物单宁 扩展至食品、药品、营养、保健,甚至日化等多个
(tannins )或鞣质,是一种植物体内的多元酚类次生 领域,其研究的重点从集中的结构鉴定到结构与性
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的皮、根、叶、果实中, 能相结合的研究。近几年,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植
约 70% 以上的中草药含鞣质类化合物,如地榆、大 物中多酚类成分在抗氧化、抗菌、抗病毒、抗微生
黄、诃子、肉桂、芒果、老鹤草及仙鹤草等均含有 物、调血脂和降血糖[3-8]等多方面有着良好的效果。
大量鞣质[1] 。Frendenbeerg 于 1920 年按照鞣质的化 目前,多酚类成分主要是从植物中分离制备而
学结构特征将其分为水解鞣质和缩合鞣质两大类, 得,而多酚类成分复杂性和结构的不稳定性又给分
这种分类方法得到了公认并沿用至今。Haslam 相对 离制备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为了更好地利用天然药
应地将植物多酚分为聚棓酸酯类多酚(含水解鞣质 物资源,本文就目前植物多酚类成分的提取分离方
及相关化合物)和聚黄烷醇类多酚(含缩合鞣质及 法进行综述,以期为后期多酚分离制备提供帮助。
相关化合物)两大类[2] 。植物多酚最初用于制革,20 1 提取方法
世纪 50 年代后随着植物多酚与蛋白质、多糖、生物 1.1 溶剂萃取法
碱、微生物、酶、金属离子的反应活性及其抗氧化、 多酚类成分极性较大,受热易破坏,结构不稳
捕捉自由基、衍生化反应等一系列化学行为被初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sio2 reactive sputtering – o2 flow and bias data aja1.pdf
- 事务事业の概要(井笠家畜保健卫生所) - 冈山県.pdf
- 填埋初期水溶性有机物结构受电子转移的影响.pdf
- 半导体科技200201陈家俊@师范大学化学系;蓝荣煌@中研院原分所 .doc
-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014年度发文被cscd源期刊引用情况.doc
- 南投县埔里镇大成国小102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学习评量五年级自然 .doc
- 藻类产制生质柴油.pdf
- 韶关淮山多酚氧化酶酶学特性研究 - 广东农业科学.pdf
- 液相层析串联质谱仪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pdf
- 封面格式 - 南宁政府采购.doc
- o上调大鼠分儡七脂肪细胞脂肪分化相关蛋白水平及其机制.pdf
- 国立台中第一高级中学101 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期中考 - 台中一中.pdf
- 丁香应用技术的研究进展 - 药用植物资源平台.pdf
- 响应面法优化脉冲强光对巴氏奶霉菌的灭菌工艺 - 电子鼻.pdf
- 禾本科植物叶形态发育的多阶段动力学模型 - 草业学报.pdf
- 草莓多酚类植物化学物研究进展 -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pdf
- 高分子多肽衍生物防治风蚀的风洞试验 - ingenta connect.pdf
- 添加不同食材对饼干品质影响之探讨.pdf
- 金乌贼(sepia esculenta)早期发育阶段相关酶活性的变化 - 渔业科学进展.pdf
- 分析化学概要(cai) - 国家级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吉林大学.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