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昆曲文化与风雅人生(上)
昆曲有“清曲”与“剧曲”两个传统 清 曲 所谓“清曲”传统,就是中国古代文人雅士唱诗、唱词、唱曲的传统。昆曲继承了中国二千多年韵文学的传统。韵文学,就是诗、词、曲与音乐的高度结合,就是唱诗、唱词、唱曲、唱文学的传统。自《诗经》三百篇、楚辞、汉乐府、魏晋南北朝的乐府、唐诗、宋词、元曲、宋元南戏、明清传奇(昆曲的文学脚本),这是一条韵文学(唱的传统)的线索。 剧 曲 在“昆曲戏”兴起之前,昆曲就以清曲的方式存在了200多年。 明代嘉靖年间,昆山人梁伯龙写了《浣纱记》,昆曲才有了“剧曲”传统。才与戏曲声腔结合在一起。昆曲变成昆剧,搬上戏曲舞台,也才400多年。 * 《浣纱记》:第一次把昆曲搬上戏曲舞台 由梁伯龙创作的《浣纱记》尤值得一提。此作是魏良辅改革昆腔以后,第一个按照昆曲格律来创作的传奇剧本,梁伯龙此部传奇第一次把昆曲搬上戏曲舞台,意义重大,从此结束了昆曲只有清曲的历史。《浣纱记》借西施与范蠡的爱情而敷演春秋时期吴越争雄的故事,作者通过巧妙构思,将范蠡、西施的悲欢离合同吴越两国的盛衰兴亡紧密结合起来,突出了国家前途利益与个人爱情的冲突主题,从而开创了昆腔传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全新思路,直接给予后世吴梅村《秣陵春》、“南洪北孔”《长生殿》、《桃花扇》等名剧以深远的影响。 《浣纱记》:开香艳派先河 梁伯龙深谙音律,《浣纱记》严格按照新的昆曲格律来撰写,其曲词切合脚色分配与曲调风格,语言工丽讲究,使这部传奇在曲律学上堪称楷模,垂范后世。此剧一出,很快风靡吴中曲坛,嘉靖文坛领袖王元美诗赞:“吴阊白面冶游儿,争唱梁郎雪艳词”。《浣纱记》确实对新改革后的昆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从美学风格看,《浣纱记》曲词典雅华美,说白多用四六骈文,凌濛初评其“自梁伯龙出,始为工丽之滥觞,一时词名赫然。”从此以后,典雅绮丽成为明中期以后传奇戏曲语言历百年而不变的主流风格。万历年后,梅鼎祚、屠隆更将这种文词香艳绮丽之风推向新高,尤其到一代戏曲大师汤显祖的《牡丹亭》问世,这种文词绮丽典雅便达到极致,成为明代传奇文学价值最大的一座高峰。 凌濛初《谭曲杂札》,《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4册253页,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 * 韵文学: 礼乐文化在文学上的表现 “礼乐文化”在文学上的表现——中国有2000多年韵文学的历史。 韵文学即是讲究声调、格律、押韵而带有音乐性的文学,在中国古代,即是有诗、词、曲这么三种文体形式,这是礼、乐、诗三位一体之形式。这是中国文学的一大特征。 古乐之亡久也,虽音律也不传。今所传者惟词曲,也只是淫哇之声,但不可废耳。 ——何元朗《曲论》 诗变为词,词变为曲。 诗、词、曲:韵文学主要文体 诗 词 小令(1支) 曲 清曲(散曲)套数(N支) 剧曲(杂剧、传奇) 昆剧的文学脚本 淫哇之声:过分柔靡之音。何元朗此处特指男女私情、儿女风情的词曲音乐。哇:曼靡、柔弱之音。 古代儒家以郑声为淫邪之音,以“雅郑”指正声和淫邪之音。 汉扬雄《法言.吾子》﹕“中正则雅﹐多哇则郑。” 雅、郑:引申为正与邪﹑高雅与低劣。 * 昆曲并非一种地方戏的声腔,也不是由一个剧种发展而来的,而是地道的“文人之曲”。昆曲是先有曲,后有戏。曲的部分是文人清唱的词曲之乐,戏的部分则是与“ 南戏”结合而产生的综合表演艺术。 ——朱昆槐《昆曲清唱研究》 * 中国有2000多年清曲史 昆曲是一种综合艺术,有清曲与剧曲两种表现形式。其“清曲”延续了中国文人2000多年来唱诗、唱词、唱曲的传统,比“剧曲”更为讲究些。 清曲在度曲上有着更为严格的讲究,涉及到“字”、“音”、“气”、“节”和曲情等一系列的知识。民国曲家吴梅《顾曲麈谈》、王季烈《螾庐曲谈》均有专章论“度曲”。明清以来,善于唱曲,唱得好的,称为“度曲家”,虽然唱不好,但对昆曲有很高欣赏水平和研究水平的,称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DaVinci-Resolve-Speed-Editor-达芬奇快编键盘操作说明.docx VIP
- 卫生部手术分级目录(2025年1月份修订).doc VIP
- 广东开心版三年级上册英语Unit1单元测试卷.pdf VIP
- 5G基站建设初级多选试题附答案.doc VIP
-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教学课件(共49张PPT)(内嵌音频+视频).pptx VIP
- 2025年辽宁省中考语文试题深度解读及答案详解.pdf VIP
- 2025年译林版七年级英语上册期中拔尖检测试卷及答案.pdf VIP
- 税务会计(客户经理助理)岗位专业测试题.docx VIP
- 统编版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3课《学习有方法》公开课教学课件(第二课时).pptx VIP
- 门店道路救援.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