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环境规划法律制度.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环境规划法律制度

第二章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法规、制度、标准和管理体系 第一节 我国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体系 一、基本方针 1. 环境保护的“32字”方针 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确立了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方针:即“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32字方针。 2.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1983年召开的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进一步制定出我国环境管理的大政方针: 一是明确提出了环境保护是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战略任务,是一项基本国策,从而确立了环境保护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二是制定出我国环保事业的战略方针,即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即同步发展方针; 三是确定把强化环境管理作为当前工作的中心环节。 3. 持续发展战略方针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结束后,1992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了《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中国21世纪议程?a?a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确定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行动目标、政策框架和实施方案。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内容: (1)实行持续发展战略。 (2)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工业污染。 (3)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治理城市“四害”。 (4)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结构。 (5)推广生态农业,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切实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6)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加强环境科学研究,积极发展环保产业。 (7)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 (8)加强环境教育,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 (9)健全环境法规,强化环境管理。 (10)参照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精神,制定我国行动计划。 阅读材料之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2001年修正) 总体层系统层状态层变量层要素层中国可持续发展总体能力生存支持系统生存资源禀赋土地资源指数人均耕地 耕地变化率 耕地质量 耕地占全国份额水资源指数人均水资源 水资源密度 亩均水资源水土资源匹配指数水资源占全国份额 国土资源占全国份额气候资源指数光合有效辐射 ≥10℃积温 年平均降水 年均霜日生物资源指数人均NPP NPP密度 NPP占全国份额中国可持续发展总体能力生存支持系统农业投入水平物能投入指数单位播种面积农机总动力 单位播种面积用电量 单位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 灌溉率资金投入指数农户人均生产费用支出 单位播种面积农业财政支出资源转化效率生物转化效率指数单位播种面积粮食产量 农业劳动生产力 粮食安全保证率 化肥利用效率经济转化效率指数人均农业总产值 单位播种面积农业总产值 农业总产值增长率 农村人均收入 农业增长值率生存持续能力生存稳定指数农业产值波动系数 连石产量波动系数 人均收入波动系数生存持续指数高产稳产田建设占耕地面积比例 旱涝盐碱治理率 成灾率 中等教育水平以上农业劳动者比例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发展支持系统区域发展成本自然成本指数地形限制系数 资源组合优势度 生态相应成本系数资金投入指数农户人均生产费用支出 单位播种面积农业财政支出社会成本指数人力资本指数 万人拥有智力资源量 人口发展的压力区域发展水平基础设施能力指数单位面积货运周转量 每万人邮电业务总量 每千人拥有的国际互联网用户 千人拥有电话数经济规模指数GDP占全国份额 人均GDP GDP密度 人均 GDP的增长率 人均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经济推动力指数人均投资水平 固定资产投资密度 人均储蓄额 资本金份额 人均固定资产净值 固定资产净值密度结构合理度指数非农产值占总产值比例 技术密集型工业产值占总产值比例 空间合理度系数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发展支持系统区域发展质量工业经济效益指数总体效益水平 投入产出水平 运营效率 盈利水平产品质量指数产品合格品率 产品质量优等品率 产品质量损失率 新产品产值率经济集约化指数主要原材料消耗系数 万元产值能耗 万元产值废水排放 万元产值废气排放 万元产值固体废物排放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环境支持系统区域环境水平排放强度指数废气排放水平 废水排放水平 固体废弃物排放水平大气污染指数SO2排放水平 烟尘排放水平区域生态水平地里脆弱指数地形起伏度 地震灾害频率气候变异指数干燥度 受灾率土壤侵蚀指数水土流失率 荒漠化率 盐碱化率中国可持续发展总体能力环境支 持系统区域抗逆水平环境治理指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