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妾妇之道与丈夫之志.doc
妾妇之道与丈夫之志
?热菡?要:孟子视张仪等人的追求为妾妇之道,并由此确立了大丈夫标准。本文通过对商鞅、苏秦和孔孟、子路的人生选择和价值理想的对比分析,探讨个体事功和精神道德的意义,从而深刻的诠释妾妇之道和丈夫之志的涵义,以及孟子推许的精神高度对我们民族文明的意义。
关键词:妾妇之道 丈夫之志 成功 失败 意义
生于乱世,苟全性命,寿终正寝,是为匹夫;存于世间,以顺为正,建立事功,是为达士;身处乱世,承担天命,践行道义,威武不屈,贫贱不移,一以贯之,乃顶天立地之真丈夫!
1.此之谓大丈夫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阶层横空出世,应运而生――他们就是士。当王纲解纽,礼崩乐坏,各路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渐趋剧烈之时,他们开始走上历史舞台,成为时代的风云人物。他们游说诸侯、依附王公、各施才华、以求一逞,“入楚楚重,出齐齐轻,为赵赵完,畔魏魏伤” (王充《论衡?效力》),炙手可热,气势煊赫。因此诸侯国对他们争先恐后重金礼聘,极一时之盛。苏秦的成功就可见一斑,“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战国策》)。而这样的成功者我们可以开出一串长长的名单:商鞅、庞涓、孙膑、吴起、张仪、范雎、李斯、冯谖……
可是当一个叫景春的人问孟子这些人是大丈夫吗,孟子的回答出乎我们的意料。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滕文公?下》)
这些人声闻诸侯,名动天下。确如景春所说“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对那个时代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为什么孟子会嗤之以鼻,谓之妾妇之道?
孟子绝不是以世俗意义上的成败做评判标准。被他悬为鹄的的是一个生命个体拥有强大的精神力量,秉持一种理想主义情怀。能坚守正道,并一以贯之。得志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不会因为个人的穷通得失而改变自己的价值和操守。所以大丈夫并不意味着这个人对时代有振臂一呼,风云变色的影响力。
2.商鞅的成功与孔子的失败
商鞅的选择。商鞅入秦后,“吾说公(秦孝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 “吾说公(秦孝公)以王道而未入也。”“吾说公(秦孝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史记?商君列传》)。很显然商鞅入秦准备了三套方案,打算相机而动。先说以帝道,“孝公时时睡,弗听”。再说王道,孝公依然不动心。最后说霸道,孝公大喜,重用商鞅,开始了一场影响深远的改革。秦的崛起由此开始。
商鞅的成功,是因为他懂得揣摩秦孝公的心思。为了获得秦孝公的重用,他不断的试探对方,改变策略,以迎合对方而求得赏识。他并没有一以贯之的价值理想,秦孝公需要什么,他提供什么。这恰恰是孟子所说的以顺为正的妾妇之道。虽然商鞅改变秦国,造成秦国崛起的事实,依然不会被孟子视为大丈夫。
比较而言,孔子的生命追求就有极大的不同。为了改变天下无道的现实,已经五十岁的他依然不辞劳苦,周游列国长达十四年之久,风尘仆仆,坚韧执着。在陈蔡被围,陷入绝境,“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但是他“弦歌不衰”。在长达七天之久的危难中,弟子们开始动摇。孔子凛然说道:“君子达于道之谓达,穷于道之谓穷。今丘也拘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所也,何穷之谓?故内省而不改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陈、蔡之厄,于丘其幸乎!” (《吕氏春秋?慎人》)真是黄钟大吕,振聋发聩,两千年之后,我们依然能感受到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陈蔡绝粮”的故事,在后世都被反复书写演绎,就是因为这一遭遇里暗含着中国文化的真精神。
宋代文学家曾巩称此事是“圣人齐日月之明,不能违日月之道”。明代《厄台碑》中将它与“天地厄于晦月,日月厄于薄蚀,帝舜厄于历山,大禹厄于洪水,成汤厄于夏台,文王厄于?h里”相提并论。
当代作家李敬泽说:“我认为,这是中国精神的关键时刻,是我们文明的关键时刻,如同苏格拉底和耶稣的临难,孔子在穷厄的考验下使他的文明实现精神的升华,从此,我们就知道,除了升官发财打仗娶小老婆耍心眼之外,人还有失败、穷困和软弱所不能侵蚀的精神尊严。”(《中国精神的关键时刻》)
不错,就事功而言,商鞅是获得了巨大成功,孔子遭遇了彻底失败。可是孔子临难而不失生命尊严、遭厄而坚守理想情怀,宁可处处碰壁,绝不迎合取容。这正是孟子所说的大丈夫精神。反观商鞅,个人固然封侯拜相,其对时代亦产生重大影响。却依然是一个功利主义者和实用主义者,摆脱不了孟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