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西方家族传承差异看中国宗祠文化.docVIP

从中西方家族传承差异看中国宗祠文化.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中西方家族传承差异看中国宗祠文化.doc

从中西方家族传承差异看中国宗祠文化   内容摘要:宗祠文化不仅彰显着对家族祖辈的敬仰与怀念,也是祖辈精神进一步的传承与发扬。它体现着中国这个大国的凝聚力与国魂,还表达出一种至高无上的家族观念与信仰。相较于西方社会,中国的家族传承致力于文化与思想上的延伸,西方则更倾向于经济与政治层面的承袭。对比中西方家族的传承,研究中国宗祠文化,求同存异,深化中西方交流,相互促进。   关键词:宗祠建筑 思想文化 经济政治 家族传承   宗祠,惯称祠堂,旧时又称为“祠庙”或“家庙”。“祠堂”一词始于汉,当时祠堂均建于墓所,曰墓祠;南宋朱熹《家礼》立祠堂之制,从此称家庙为祠堂。宗祠是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地方,也是宗族议事和教育的中心,同时又是宗族实施家法,举行适当的文娱活动的场所,被视为宗族的象征。祠堂是一种纪念性的建筑,具有重要的文化象征意义。宗祠文化不仅是一个姓氏道德情操和生产、生活素质的反映,也是一种民俗文化,其主流是健康的、积极的、充满福运祥和与纯朴的真情。   一.南北方宗祠建筑   1.和顺寸氏宗祠   寸氏宗祠位于云南省腾冲市和顺古镇。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以建祠最早,大门最“洋”、标杆最“牛”,月台最阔,匾联丰富而称雄和顺。其他宗祠大门均为传统的飞檐斗拱、瓦木结构,唯独寸氏宗祠的大门,从使用的材料,外形都是标新立异,典型的南亚风格,“洋”气十足。新大门是祖先父寸性怡于30年代任族长期间主持完成的。于1935年在缅甸请印度工程师设计图纸,再雇请印度工匠到和顺施建。经过多日的精心施工雕琢,建造的新大门再配以匾额楹联,最终形成了中外合璧的经典之作,它也成了魅力和顺侨乡一张醒目的名片。且光绪乙未年出了寸开泰一个进士,故按律允许悬两斗,其他宗祠都无如此殊荣。自此,寸氏宗祠的双标杆就成了最“牛”的。除此之外,从宗祠内部大量丰富的楹联,可窥侨乡文化之一斑。寸氏宗祠自建成以来,除供族人春秋祭祀,缅怀先祖外,多年来都被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先后曾有和顺女子学堂、两张小学堂、解放后和顺中心小学、乡教办、乡幼儿园等长期在内教学、办公,为和顺的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寸家宗祠内悬挂的二十四孝彩图和“寸家家训”十六字:礼、义、廉、耻、忠、信、孝、悌、宽、和、谨、勤、慈、让、恭、俭,概括了做人的方方面面。寸氏宗祠在教导族人,传承家族理念,促进当地和谐具有难以言状的作用。   2.玉田王氏宗祠   该宗祠位于河北省玉田县杨佳套乡达王庄村,是唐山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宗祠建筑。2008年被列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王氏宗祠为清代北方四合院格局,在清嘉庆庚午年和光绪十六年两次修葺。院落坐北朝南,门前的影壁上书有王氏十六世祖王敬德所书“子孙保之”;门额的正中镶有石雕匾额一块,上为“王氏宗祠”四个正楷大字。宗祠东侧建祠堂,供奉祖宗;西侧建庙宇,供奉菩萨。祖宗贤德,兴旺发达;菩萨慈悲,救苦救难。在王氏家谱中,其出自姬姓,分为三支:其一为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后裔;其二源于太子晋;其三为周平王太孙姬赤之后。王氏宗祠规模和式样在民间宗祠中可谓佼佼者,其蕴藏的丰富文化内涵,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科研、教育价值,同时对研究我国封建制度,清朝晚期北方建筑艺术都有重要参考价值。   二.宗祠与思想、文化、教育、生活方式的关系   宗祠既为一个家族聚居,传承的象征。优秀的宗族精神会通过一代代继承与发扬下去。而宗祠坐落的村落,潜移默化地就会被这个家族的思想文化所熏陶。这不仅是宗祠的缘故,更多的是宗祠作为村落中典型的核心文化。宗族在发展其本家的过程中,修建学堂,图书馆等一系列利公利民的设施;族中有威望的前辈引领整个家族、村民,刻苦努力,积极上进的生产生活。因此,有宗祠的地方往往就会形成一特色文化,例如和顺古镇的“玉文化”。而当地教育风气、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受家族文人墨客所影响,且和家族中以祠堂为学堂,先贤建造乡村学堂,乡村图书馆有关。和顺寸氏宗祠给了我们最好的举证。除此之外,很多村落地区,每逢办各类嫁娶丧葬事宜时,宗祠就是一个很好的活动场所。   三.宗祠的地位、影响、意义   祠堂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体现。自原始社会至今,中国宗族文化积淀极其深厚。宗祠作为具有经济基础和场地条件的文化物的象征,具有明显的文化功能:1.在祭祀祖先活动中缅怀先祖美德;2.祠堂具有学校的功能,对后人“登科举,有选拔”的一种文化意识传播;3.祭祖、联宗活动,宗祠有强化宗族乃至民族文化认同心理的功能;4.利用堂号堂联以及祠堂风水传承发扬祠堂文化;5.通过宗祠组织办社会公益性事业;6.通过宗族活动使民俗文化发扬光大。   以同宗同族为代表的祠堂文化是获得文化归属感与共享感的直接媒介,对于海外移民,海峡两岸的文化认同和归属,具有现实与历史意义。宗祠让身在异乡的海内外宗亲记得住乡愁,是海内外宗亲扯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