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社会学-南华大学.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社会学-南华大学

南華大學 97學年度第 1學期授課大綱 科目名稱:教育社會學 科目代號:505101020 英文名稱:Sociology of Education 授課教師:林昱瑄 開課單位 社會科學學院 應用社會學系 上課教室 學海堂107 學 分 數 3學分 授課時間 週二6-8節 13:20-16:10 修別 □必修 □必選 ■選修 教師研究室 學海堂343 聯絡方式 05-2721-001轉5343 linyusuan@ 教學目標 瞭解教育社會學的基本觀點與重要理論。 能從社會學的視角,思辨教育課題。 實踐教育社會學的理念與關懷。 課程綱要:(含每週授課進度) 第一週 課程介紹(9/23) 第二週 教育社會學的基本概念(9/30) Johnson著,成令方、林鶴玲、吳嘉苓譯(2001)。見樹又見林,頁1-34。 陳奎喜(1998)。導論:什麼是教育社會學,出自現代教育社會學,頁1-13。 【影片欣賞與討論】夏夏的聯絡簿 第三、四週 教育社會學的發展與主要理論(10/7, 10/14) 林郡雯校譯(2007)。教育的社會學分析,第一章,頁1-57。 陳奎喜(1998)。教育社會學的發展與主要理論,頁15-40。 陳伯璋(1988)。意識型態與教育,頁172-186。 藍采風(2000)。社會學,頁413-425。 第五週 學校的規訓與意識型態—制服與髮禁(10/21) 黃武雄(2003)。學校在窗外,頁202-224。 卡維波(1996)。制服的權力政治。聯合文學,12 (11)頁57-61。 蕭昭君等(2004)。學校制服,制服了誰。性別平等教育季刊,28期。 第六週 學校的選擇功能—能力編班與分流(10/28) 林郡雯校譯(2007)。課程的階層化。出自教育的社會學分析,頁317-325。 許殷宏(2006)。教學實踐與學生身份認同—國中美術班與普通班的比較。教育研究集刊,52 (2),125-153。 楊巧玲(2005)。性別化的興趣與能力:高中學生類組選擇之研究。台灣教育社會學研究,5 (2),頁113-113-153。 丁曉菁等(2004)教改首部曲:魔鏡。性別平等教育季刊,28期,頁97-117。 【影片欣賞與討論】魔鏡 第七週 教育中的勞動力(11/4) 林郡雯校譯(2007)。教育的社會學分析,第四章,頁195-260。 李雅菁(2004)。教育改革外一章,應用心理研究,21,頁123-141。 蘇芊玲、蕭昭君主編(2003)。教育現場?性別觀察,頁11-26。 樂格艾(2007)。出來「混」就不要怕。出自解放校園行動筆記,頁146-165。 第八週 期中考(11/11) 第九週 階級與教育(11/18) 林郡雯校譯(2007)。教育的社會學分析,第五章,頁261-298。 張建成、陳珊華(2006)。生涯管教與行為管教的階級差異。52 (1),頁129-161。 郭奕伶(2003)。一個台灣,兩個世界。商業周刊,3月22日。 座談會(2000)。城鄉差異。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0,頁48-80。 第十週 性別與教育(11/25) 林郡雯校譯(2007)。教育的社會學分析,第八章,頁387-436。 蘇芊玲、蕭昭君主編(2003)。教育現場?性別觀察,頁31-45,165-171。 Orenstein著,張馨濤譯(2002)。校園中的女學生,頁258-285。 【小作業】分析自身受教育過程中的性別和階級經驗。 第十一週 性取向與教育(12/2) 蘇芊玲、蕭昭君主編(2003)。校園現場?性別觀察,頁99-122。 Choas(2001)。給你,男孩。同位素電子報。 第十二週 族群與教育(12/9) 林郡雯校譯(2007)。教育的社會學分析,第七章,頁343-385。 張如慧(2002)。民族與性別之潛在課程,第五章,頁 125-214。 張明慧(2003)。外籍配偶家庭養育問題之瞭解與協助。(網路資源) 夏曉鵑(2005)。解開面對新移民的焦慮。學生輔導季刊,97期,頁6-27。 林照真(2004)。傾聽沈默的聲音系列—新台灣之子的心聲。中國時報,一月,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日。 【小作業】收集周遭朋友或自己身為原住民或新台灣之子的教育經驗。 第十三週 專題報告:教育政策的社會學分析(12/16) 第十四週 專題報告:學校組織結構的社會學分析(12/23) 第十五週 專題報告:課程的社會學分析(12/30) 第十六週 專題報告:學生文化研究(1/6) 第十七週 綜合討論(1/13) 講授方式 1.■課堂講授 2.■分組討論 3.□實習 4.□參觀訪問 5.■其它 課程其它 特色(可略)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