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高三复习课件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与差异性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哺乳动物时代;生物;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水文;水文;1.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植被破坏;过度砍伐、开垦、放牧等;1.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兰州为克服自然条件对种植白兰瓜的不利影响,在原有土地上增铺砂砾层,使白兰瓜的产量、质量显著提高(图7)。说明砂砾层对白兰瓜生长自然条件的改善作用。;黄河中游植被破坏;1.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1、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其实就是利用自然地理系统中的某些要素,从而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某种单项资源,甚至单项资源的某一部分,都与其他自然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整体系统。资源的开发利用改变了某一种自然资源或自然环境中的某种成分,这必然要影响到周围的其他环境要素。
2、各地区之间的自然资源是相互影响的。
3、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需要其他资源的配合,也影响其他环境要素。;①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
②综合考虑,系统决策;
③可持续开发利用。;最能体现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是哪个要素?;----以土壤形成和发育的主要因素为例:;土壤;----以土壤形成和发育的主要因素为例:;;土壤与成土母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2、气候:;;温度高,降水多,气候湿润,植物茂密:化学与生物风化作用强,有机残体归还多,风化壳厚------发育的土壤较厚;
温度低,降水少、气候干燥,植被稀少:化学与生物风化作用弱,有机残体归还少,风化壳薄------发育的土壤较薄。;不对。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既与温度有关,又与降水有关。暖湿地区化学与生物风化强,有机残体归还多,风化壳厚,土壤层厚度较大。干旱或寒冷地区风化壳薄,发育的土壤层也较薄。因此,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地带,土壤层厚度较大,而热带干旱地区的土壤层厚度不一定比温带和寒带地区大。;思考:风化壳的厚度与气候条件有什么关联?;3、生物:最活跃的成土因素;读图1 ①、②、③代表的土壤类型依次为( )
A.荒漠土壤、森林土壤、草原土壤
B.草原土壤、荒漠土壤、森林土壤
C.森林土壤、草原土壤、荒漠土壤
D.草原土壤、森林土壤、荒漠土壤;3、生物:最活跃的成土因素;1、土壤的本质特征是土壤肥力,有机质含量是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而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
2、生物的参与加快了成土过程,使土壤发育不断深化,形成土壤肥力。
3、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它对成土母质的改造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机质的积累过程;二是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植被茂密,有机残体归还多,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有机质含量高;
植被稀疏,有机残体归还少;
微生物分解作用快:有机质含量低。;黑土是温带半湿润地区草原草甸植被下发育的具深厚腐殖质层的黑色土壤,黑灰色腐殖质层厚30-100cm 。
因冷湿的气候条件,植被茂盛,地表植被死亡后,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有机质大量积累而形成的。;热带雨林土壤发育特点:土层厚,有机质含量少。;4、地形: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作用于土壤。;;红壤。江南丘陵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水条件好,植被条件好,化学与生物化学作用较强,成土时???长,土壤剖面层次完整性好,红壤发育程度较好。(但在坡度较大的丘陵地区,因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较快,因而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黄河三角洲的冲积土是由黄河带来的大量泥沙在入海口处堆积,发育时间短,土壤剖面层次完整性较差。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因而这里的寒漠土发育程度较差。;黄土疏松多孔,土层深厚,质地均匀,土质较肥沃,垂直节理发育,直立性强。风力搬运、堆积形成。;在成土因素中,母质和地形是比较稳定的影响
因素,气候和生物则是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5、人类活动的影响:
(1)方式:改变成土因素,尤其是改变地表生物状况。
(2)结果:
积极:改良土壤----水稻土
不利:土壤退化;水稻土有机质分解慢,腐殖质程度高,保水保肥性能好。
水稻土是在自然土壤的基础上,经人为长期淹水种稻,水耕熟化而形成的耕作土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