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理实践活动手册摘录
《地理实践活动手册》摘录
一观察类
(一)气压与风的形成
工具材料:一个广口的塑料瓶(或玻璃瓶),一个塑料袋,一个橡皮筋。
实践目的:让学生明白空气就在自己的身边,了解气压的基本原理。
实践步骤:
用橡皮筋把一个塑料袋紧紧扎在广口瓶的瓶口上。
试着把塑料袋轻轻地推进广口瓶。观察发生的现象,并记录下来。
拿掉橡皮筋,把塑料袋反面衬在广口瓶里,用橡皮筋把露在外面的塑料袋边缘紧紧地扎在广口瓶的瓶口上。
试着用手指轻轻地将塑料袋拉出瓶子,观察发生的现象,并记录下来。
活动思考:思考和解析你所看到的现象。并联系生活中应用的例子,如庆典中人们放的气球为什么能飘向高空?气象气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活动指导:
本例实验可用于讲授与气压有关的教学内容,如天气和气候;季风的形成等。
在实验中,塑料袋要完整、无破损。第2步完成后,学生可以观察到塑料袋慢慢从瓶口伸出来。这时,老师可以针对这一观察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力量使塑料袋从瓶子中跑出来?学生既可以相互讨论,学生也可以反复动手验证。课堂气氛可以相当热烈。
最终,老师要引导学生达成的知识是:是气压使塑料袋跑出来的。在把塑料袋推进广口瓶的过程中,瓶里面的空气空间变小,压力增强。放手后,空气由气压高的地方向气压低的地方流动,即由瓶内向瓶处流动,使塑料袋跑出来。风就是空气流动的一种常见的形式。
通过这一总结,把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与地理的相关原理结合在一起,在实验现象与地理知识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
第3、4步是1、2步的逆向表术,起到拓展知识、发散思维的作用。可由学生独立完成,老师不必再多讲。
这一实践活动的优势在于简单、易操作。在课堂上用时约10~15分钟,既可为学习气候方面的地理知识打下基础,又能活跃课堂气氛。
在课堂上引进这一活动,体现了教学方式的改变。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自主性、过程性都得到体现。特别是学习过程是在学生通过动手实践的基础上,在获得了一定感性知识的体验这一前提下进行的学习过程,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过程与方法”这一核心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课前老师要做一次,掌握要领。塑料袋要选好,完整、无破损,橡皮筋要弹力强的。出现漏气情况,会直接影响实验效果。
练习设计:
用橡皮筋把一个塑料袋紧紧扎在广口瓶的瓶口上,把塑料袋轻轻地推进广口瓶。接下来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A.塑料袋会破裂
B.塑料袋维持在瓶内
C.推进去的塑料袋慢慢从瓶口伸出来
D.什么也没发生
2. 从这一现象可以了解到
A.压力与空气的密度无关
B.风由气压高的地方吹向气压低的地方
C.气球内充入空气就能飘向高空
D.在我国,夏季陆地气压高于海洋
3.判断图中箭头所表示的风正确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二)模拟湿润的气候条件
工具材料:三只小塑料杯、塑料薄膜、橡皮筋、100瓦电灯泡、干燥的细沙少量。
特别提示:小心用电!
实验目的:让学生领悟不同温度和不同下垫面条件下气候的差异
实践步骤:
在两只小塑料杯中倒入等量的水,约占2/3。在每只杯口盖上一张透明的塑料薄膜(可用一般的冰箱保鲜膜),用橡皮筋扎紧。
另一只杯子放入干燥的细沙,约占杯子的2/3。
把一只装水的杯子和装沙的杯子一同放到灯光下(或太阳光下),另一只装水的杯子放在阴凉处。
一段时间后(约5-7分钟),观察三只杯子:杯子的塑料薄膜上有什么变化?
活动思考:①对于热带地区和温带地区的大气,你认为哪一个能携带更多的水汽?为什么?请从太阳能的角度解释你的观点。②热带沙漠地区的空气为什么干燥?
活动指导:
本例活动可用于讲授与气候类型有关的各部分内容,特别是热带雨林、热带沙漠、极地气候等。
可根据学生情况,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以5人一组为宜。小组内要有明确的分工,有操作员,有记录员,有发言人。
上课后,首先告诉学生活动的步骤、方法和注意事项,然后分组活动。老师要巡回指导,维持纪律。特别提醒:灯泡开关要有专人负责。此外,灯泡与杯面塑料薄膜的距离大约为10mm,太大,加热效果差;太近,容易把薄膜烤破。
期间也可以布置学生阅读一下教材内容;老师可以抽空在黑板上板图----热带雨林、热带沙漠和极地气候图(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可暂留空)。
约7分钟后,请各小组关闭电源。此时,杯子的变化还不明显。提示学生注意观察:随着杯外温度下降,学生会清晰地看到,放在灯光下的水杯周围、杯面上的塑料薄膜,慢慢地出现了很多小水珠。而其它两个杯子却没有。(如果沙子不干燥,装有沙子的杯子也会出现少许)到达这一步,实验就成功了!
接下来,老师布置各小组就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讨论。小组间也可以进行交流。最终达成一致的认识是:
灯泡下的水杯:有热源,有水源,有小水珠,表明空气是湿润的;
灯泡下的沙杯:有热源,无水源,无(少)小水珠,表明空气是干燥的;
阴凉处的水杯:无热源,有水源,无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kj402矿用水文监测系统.docx VIP
- 水文水利计算.pdf VIP
- 2025年淮安市专业技术人员公需试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docx VIP
- 第4章:API 662 热交换器.pdf VIP
- SY_T 7301-2016 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含油污泥资源化综合利用及污染控制技术要求.docx VIP
- AMS 2750H -2024 高温测量(中文版).docx VIP
- 40米预制箱梁架设专项施工方案.doc VIP
- 5 代数式中的压轴题(1)(含答案析)(七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培优训练系列(苏科版)).docx VIP
- 广西区直遴选公务员面试真题及解析.docx VIP
- 01-2020年万科泊寓标准化设计手册.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