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分享课题:探讨本地节日与传统饮食文化的关系
新高中歷史課程學與教策略系列:(2) 選修部分:本地文化承傳研習工作坊-如何運用博物館資源進行歷史科探究活動 佛教覺光法師中學 袁佩敏老師 CDI020110278 24.2.2011 分享課題:? 本地文化承傳研習探討本地節日與傳統飲食文化的關係 目標 : 籌劃學與教活動 例如 : 帶領學生進行專題研習 安排參觀香港歷史博物館 課外活動 預期成效 :使用公共資源 (香港歷史博物館) 進行專題研習 常設展覽─「香港故事」 引發興趣/學習動機 引導擬題方向 搜集一手及二手資料 參考資料室(RC) 介紹探究學習的條件---認識RC的各項服務 透過網上設施---檢索系统搜尋不同類型的本地史料 掌握RC現有的本地史料 預期困難 常設展覽─「香港故事」 參觀時間短促、有興趣者需再抽空自行前往 參考資料室(RC) 藏品複製花費頗貴、製作需14個工作天完成 藏書不可外借 ? 香港歷史博物館與本科的關係 常設展覽─「香港故事」 : 文化承傳/ 現代化與蛻變…… 哪些主題可列入探究範圍? 香港的現代化與蛻變 - 政治及行政轉變 - 作為國際城市的發展 ***中外文化的共存與相互影響,從而認識本 身所屬文化的特質 主題 : 經濟/社會 /文化 /政治 ***展區4,8…… 學生較有興趣的題目是甚麼? 本地節日/傳統飲食文化 參觀前準備 工作紙(WS) 擬題思考網絡圖 參觀活動 日期: 24.11.2010 行程: 1:30 學校大門上車 2:00 – 2:45 「香港故事」 2:45 – 3:30 參考資料室 3:30 – 4:15 東華展覽 4:30 回程 約5:00 到校 引導擬題方向 小組活動:(微型研習題目) 主題:傳統節日 探究方向:文化承傳 / 現代化與蛻變 例:探討本地節日與傳統飲食文化的關係。 館藏資料:(不少於三類) 展區4 : 飄色巡遊--- 模型、口述歷史/錄音、文字解說 包山---模型、紀錄片、文字解說 神功戲---模型、文字解說 盆菜---模型、文字解說 舞獅---模型、文字解說 ***相片、展板、展館 WS2參考資料室 1.初擬範圍:比較歷史 / 議題探究 / 文化承傳 / 其他 2.如何透過資源中心的檢索系統蒐集相關史料: 位置:_例: HK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索書號碼: 衣食住行 -- 五十、六十年代的生活方式走過六十年代香港 HK 390.095125 H77 l 陳瑞璋:認識中國傳統節日和風俗 (中文版) ? ?HK 397.2092 C45 3.史料種類:文字 / 相片 / 影音 / 地方史 / 香港舊貌 / 年刊 / 比賽報告/ 其他 詳述: 比賽報告/welovehkhist/activity/Activity_10_01_images/Activity_10_01.ht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網上設施: 例 : 書籍、影音 持續發展學生對本地史的興趣 借用博物館的新增展板及教具《普天同慶:傳統節慶與香港社會》活動對象:全校(歷史學會籌辦) 歷史學會活動 活動策劃者 : S6 幹事 參與者對象 : S1-5 事前籌備 : 派予相關物資予S6同學閱 覽,開會設計流程。 歷史學會活動計劃 I.將參加者分為4 – 5組,給予他們十分 鐘時間和部分道具,準備三分鐘有關節 日的匯報 II.由幹事作補充及介紹粵劇的傳統文化 I.給予同學提示問題: 中秋節 → 中秋節的由來? → 古今燈籠的分別? → 古今慶祝活動有什麼不同? 大醮 → 古今的搶包山形式有什麼不同? → 大醮的意義? 端午節 → 端午節的來源? → 有什麼傳統的東西延續下來? → 有什麼轉變? 新年 → 有什麼傳統活動會做? → 慶祝方式有什麼不同? → 有什麼傳統文化延續下來? S4 級微型研習 報告冊內容及格式要求 A. 內容必須包括 a) 關係特色 b) 文化內涵 c) 文化傳承 d) 文化反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