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不同弹性模量的纤维对高强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年第 期 混 凝 土 与 水 泥 制 品 $%%$ ! $%%$ KF! 月 LMAK0 LNKLHJ+J 0KO LJ:JK+ 8HNO,L+P @QBR 不同弹性模量的纤维对高强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王成启 吴科如 # 同济大学混凝土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 摘 要:研究了不同弹性模量的纤维对高强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体积掺量为% () * 的钢纤维、维纶纤维、聚丙烯纤维均能 改善高强混凝土的脆性,但高弹性模量的钢纤维的增强效果优于低弹性模量的维纶、聚丙烯纤维;高弹性模量的纤维混凝土断裂 能与断裂韧性高于低弹性模量的纤维混凝土,表明高弹性模量的纤维对裂缝有更强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高强混凝土;纤维增强混凝土;脆性;断裂能;断裂韧性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 (-/$ 0 1%%% 2 )!/ $%%$ %! 2 ! 2 %$ % 前言 断裂韧性试验试块尺寸采用 1%%44 = 1%%44 = -1-44, 混凝土是脆性材料,而高强混凝土脆性问题更加 测试前用切割机切口,切口深度为 。 天龄期后, -64 $. 突出。随着强度的增加,高强混凝土的应力 应变曲 采用闭环反馈控制 进行测试,测试加载速 2 ABCDEFB.-%1 线下降段更陡。混凝土强度增加,延性便相应减小;强 度为% (%$-443 4GB 。 度和延性之间的矛盾制约了高强混凝土的发展。解决 $ 实验结果与讨论 这一矛盾的方法之一是在混凝土中掺加纤维。纤维的 $ ( 1 不同弹性模量的纤维对混凝土的抗压和劈拉强 品种较多,弹性模量高低各不相同。不同弹性模量的 度的影响 纤维对混凝土基体裂缝扩展的约束作用是不同的。本 表 为不同弹性模量纤维的抗压和劈拉强度的实 $ 文研究钢纤维、维纶纤维及聚丙烯纤维三种不同弹性 验结果。从表$ 可见,钢纤维对混凝土基体的抗压强度 模量的纤维对高强混凝土断裂特性的影响。 影响不大,而维纶纤维和聚丙烯纤维使混凝土基体抗 1 试验过程 压强度降低,降低幅度分别为 1% ( * 和 1. ( $* 。随着 1( 1 原材料 纤维弹性模量的降低,纤维对混凝土的增强作用降 水泥 强度等级)$ ( - 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低。三种纤维对混凝土劈拉强度的影响也有相同的规 砂 细度模数为$ ( . 的中砂。 律,但高弹性模量的纤维使混凝土的劈拉强度显著提 粗集料 连续粒级碎石。 高。拉压比是反映混凝土脆性的一个指标,由表 可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三江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余姚市三江小学.doc
- 三坐标测量机几何误差的建模及测量-欢迎访问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pdf
- 三相全桥逆变器分岔特性研究-中国电机工程学报.pdf
- 三、钢铁价格回顾与展望-金属工业研究发展中心.ppt
- 三代核电自主化工作进展情况.pdf
-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高压储气瓶的屈曲分析与优化设计.pdf
- 三肇凹陷低渗透扶杨油层流动单元划分-断块油气田.pdf
- 三自由度冗余驱动并联机构的奇异性和工作空间分析.pdf
- 三级转诊在康复治疗中的作用20141129(简单版).ppt
- 三自由度平面并联机器人误差分析.pdf
- 不同强度和频率的刺激对肌肉收缩的影响-浙江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ppt
- 不同模量的全级配混凝土静动态特性试验研究-河海期刊.pdf
- 不同推杆距离之身体与上肢运动学探讨.pdf
- 下面植物是靠什么方式传播种子的台湾栾树的种子是靠.ppt
- 不同比例玉米与沙打旺混贮营养成分及有毒有害物质分析.pdf
- 上海近十年来城市化及其生态环境变化的评估研究-国土资源遥感.pdf
- 不同生态恢复方式及施肥管理对退化黑土物理性状的影响-水土保持通报.pdf
- 不同磷条件对安氏伪镖水蚤的生长及摄食的影响-水生生物学报.pdf
- 不同种类农药表面活性剂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应用生态学报.pdf
- 不同碳链长度的离子液体对大型溞摄食行为的影响-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