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保险业何时挥别圈钱游戏
保险业何时挥别圈钱游戏为避免西方国家的前车之鉴,中国保险业应淡化产品的投资理财功能,使健康险向保障功能回归 自XX年10月份开始到年底,在北京某报社做记者的李林耘就一直陷入在多个保险业务员的重重包围之中。到现在他也没搞明白,这些神通广大的保险业务员是如何得知他的手机号码的。“返还型健康型明年(XX年)就不卖了。您赶紧考虑考虑买一份吧。” 几家不同保险公司的业务员,说的却几乎都是同样的话。据李林耘说,他的不少同事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如此“困扰”,而且就有禁受不住“诱惑”,而“幸运”地赶上“末班车”的。“于是,我也凑了个热闹。”李林耘终究没能逃脱“诱惑” 健康险乱象 不过,就在李林耘庆幸自己赶上“末班车”而沾沾自喜时,他发现“烦恼”来了。“当时他们跟我说,今年1月1日起,我买的那个大病保险就不卖了。可是我最近发现,他们还在卖啊。”李林耘不解地对本刊记者说 李林耘把这个疑问同样抛给了卖给他保险的某保险公司顾问王先生。王的答复是,李去年年底买的返还型大病险的确不单独卖了,目前的“疑似”险种是捆绑型的。“那还不是换汤不换药?”李反问道。“你这么理解也没错。”王的回答倒是很干脆 根据XX年9月1日正式生效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规定,自XX年1月1日起,返还型健康险将停止销售。健康险目前包括疾病保险、医疗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和护理保险,而涉及“返还”概念的主要是重大疾病险 这种“有病保病,无病当储蓄”的返还型保险,在储蓄思想还很强烈的中国人里,很受欢迎。而那种纯保障功能的消费型保险并不叫好。因此,大多数的健康险产品在年初换个“面孔”重新入市,目前寿险公司普遍采用的是“主险+附加险”的模式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李林耘才开始静下心来,好好“研究”起自己买的保险来。而这个“研究”更让他感到不安。“重疾险有可能沦为只保死不保生的境地。”李林耘担忧地说。他的理由是,此前已有过类似的案例 据媒体报道,XX年1月中旬,昆明的董宏思得了“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在及时进行手术后转危为安。董两年前曾购中国人寿的“国寿康宁重大疾病保险”,申请理赔时遭到保险公司拒赔,主要理由是董没有采用合同中规定的治疗方案 XX年12月,一名自称买了某重大疾病保险的人,写了一篇《在中国千万不要买大病保险》的文章,文中详细阐述了“保死不保生”的观点,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竟引发了一场保险业重疾险的“地震” XX年1月XX年10月底,麦肯锡出炉的一份调查报告曾称,XX年中国寿险业的保单退保率高达10%,退保金额达到301.56亿元,比XX年增长了57%。而同期美国寿险业的退保率只有2%。原因则是大约XX年,保险业务员之所以给人们一种“欺骗”的感觉,背后就是由保险公司现行的奖励体制决定的。“我们的收入是建立在拿到的一点底薪和高达首批投保额10%~XX年9月,返还型健康险叫停的消息传出后,各大寿险公司在临近年底的时候挣了个“衣钵满盘”。北京某保险公司的内部资料显示,该公司东区营业部仅11月27日一天,就受理了XX年的水平。”京城某外资保险公司一位人士向本刊记者透露。据说该公司XX年销售业绩出奇地好,是近几年来的最高点。而直到10月份,公司XX年的业绩并不理想,“本来我们对平XX年的业绩并不抱任何希望。”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主任郝演苏教授表示,消费者完全没有必要一味追求返还型健康险产品,因为“生存给付责任”让健康险带有了投资色彩,加大了保险资金风险。“要理性看待消费性产品。”消费型保险是以最小的成本让消费者获得最大的保障 尽管如此,附加了“生存给付责任”的健康险产品因其承诺返本,依然迎合了消费者的储蓄心理。“我们推出捆绑型健康型,算是政策擦边球吧,否则,我们的业绩无法上去。虽然消费型健康型数量居多,但在保费金额上却远远低于返还型健康险。”上述京城某外资保险公司人士对本刊记者说 有数据显示,XX年1~10月,全国人寿保险保费收入355.1亿元,其中寿险普通型产品26.3亿元,分红产品297.9亿元,投资连接产品保费5.7亿元,万能寿险25.1亿元,健康险28.3亿元,意外险4.4亿元,分红产品占寿险公司总保费已经达到76.8% 这意味着,返还型健康险目前依然承担了大部分“圈钱”的功能 今年不再圈钱? 有专家透露,目前我国商业健康险市场并不健康。市场主要是重大疾病定额给付、住院费用补偿和住院津贴等返还型保险。而市场真正有极大需求的高额医疗费用保险、护理保险、综合医疗保险和专项医疗保险等专业险种却基本是空白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主任郝演苏教授向记者透露,为了迎战外资,我国保险公司5年来维持了30%的高增长。截至XX年11月底,我国保险业年度保费收入首次突破5000亿元 这种高速发展,容易导致偿付能力的缺失。标准普尔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