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XXX学院员工工作量认定办法-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西南大学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职工工作量认定细则(试行) (2013年11月15日全院教职工大会讨论通过) 为激发学院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公平分配,发挥收入分配的激励作用,特制定本细则。 一、学院在职职工按以下三个人员大类分别确定基本工作量,完成基本工作量的人员才能全额发放基础绩效津贴(津贴A和津贴B教学科研教学科研并重 五、教学科研人员、实验技术人员的基本工作量见下表: 岗位等级 津贴分数 年基本工作量 年最低教学工作量 年最低科研工作量 一 300 1350 二 230 1150 90 594 三 195 975 144 504 四 175 875 144 450 五 145 798 252 249 六 125 688 252 216 七 110 605 252 189 八 90 540 216 156 九 85 510 216 147 十 80 480 216 135 十一 70 455 108 十二 65 423 108 十三 60 390 108 (说明:工作量计算单位为标准课时 ) 六、专职党政管理人员(不含“双肩挑”人员)、图书资料管理人员 附件1: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教学科研人员工作量认定办法 一、基本原则 (一)学院所有在职教学科研人员均按此办法进行工作量认定。 (二)学院所有在职教学科研人员要顾全大局,服从学院教学安排,积极承担教学任务,确保学院教学正常运行和人才培养质量。 (三)教学科研人员的基本工作量包括人才培养、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量,均折算为标准课时进行核算,教学科研并重 课程性质 标准班人数 人数系数 备注 理论课 A类课程 无 1.0 B类课程 60 1.0 每增加30人,人数系数增加0.1(超过标准班人数的人数系数增加为:增加人数/30*0.1),人数系数最大计1.5。5人(含5人)以下学位课人数系数为0.8,其它课系数为0.6。 C类课程 无 1.0 D类课程 60 1.0 每增加30人,人数系数增加0.1(超过标准班人数系数增加为:增加人数/30*0.1),人数系数最大计1.5 实验课 A类课程 无 1.0 B类课程 20 1.0 每增加20人,人数系数增加0.1(超过标准班人数的人数系数增加为:增加人数/20*0.1),若每组实验人数超过110人,则加派一名实验指导教师,根据平均指导人数计算系数,计算方法相同。若每组指导人数低于30人,则系数为0.8 C类课程 无 1.0 D类课程 20 1.0 其中,软件实验以30人为基本单位,计系数为1,低于24人按0.9计。硬件实验低于16人按0.9计。 注:A类课程指公共基础课、公共课; B类课程指本院研究生课; C类课程指研究生公共选修课及少数民族研究生课程; D类课程指本院非A、B类课。 (三)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每指导1个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总计9标准课时,交叉评阅每份毕业论文计1标准课时,参加毕业论文的演示和答辩,以10人为基数,每次总计5标准课时,人数超过基数的,按比例增加标准课时数。 (四)每门课程期末考试命题及阅卷工作计6标准课时/班;补考、重修每门课程命题及阅卷工作计。每门实验课的课前实验仪器测试、准备等,实际负责人计4标准课时。 (五)博(硕)士导师指导本院全日制研究生(含博士和硕士,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同等对待),按下述办法进行计算标准课时:(博士后合作导师单独计算工作量发放补贴) 教学工作量:按实际承担完成研究生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规定的授课学时数计算工作量; 培养指导工作量:博士生按50学时/人.年,硕士生按30学时/人.年,按标准学制核定计算年数。 (六)教师为函授生、工程硕士、网络与继续教育学生上课,标准单独制定,不计入基本工作量。 (七)教师暑期参与培训并指导学生参与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按每组40学时计算工作量。 教师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数学建模竞赛及校内电子设计大赛的,视情况给予一定工作量。 (八)教师指导学生国家级创新实验项目,每项计30学时;校级重大项目每项计20学时,校级重点项目每项计15学时,校级一般项目每项计10学时。 (九)教师指导本科学生作为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每篇计10学时;在核心期刊以上级别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的,每篇计20学时;指导本科学生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的,每项计60学时,获得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授权的,每项计20学时。 三、科研工作量认定办法 成果类别 成果名称 工作量认定标准(单位:标准课时/项) 科研项目 立项项目级别数量 人文社科类:T类:300,A类:150,B类:90,C类:30,D类:15; 自然科学类:T类:450,A类:300,B类:180,C类:90,D类:6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SolaarAA操作流程.PDF
- SMT工艺中常见元器件的焊盘与钢网开孔可制造性设计.PDF
- SOI材料在光电子学中的应用-激光与红外.PDF
- Solaris7980g固定式二维影像条码扫描器中文彩页.PDF
- SP8560N钟控收音机专用电路-SeekDataSheet.PDF
- SOM聚类与Voronoi图在验证码字符分割中的应用-计算机应用研究.PDF
- SPCE061ALQFP80封装接脚排列图.PPT
- SnAgCu-Bi-Ni无铅微焊点的电迁移行为-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PDF
- SRS、SBS效应对双向光纤通信系统中光信号功率的衰减.PDF
- SrBi4Ti4O15的铁电相变和铁电性-中国有色金属学报.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