侬吃过伐-上海小吃图谱.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侬吃过伐-上海小吃图谱

侬吃过伐?? ?????????这里有四十六种上海小吃,或者说上海点心。我看了一看,除了“梨糖糕”好像没有吃过,其它四十五种统统吃过了。 ? ?????? 1962年9月参加工作之后,学校工会经常搞活动,会联系四平糕团店送条头糕来卖,我有时候也会买一条吃吃。虽然只要五分钱和一两粮票,但也舍不得多买和经常买。当年的咸豆浆没有放紫菜,但有榨菜和剪碎的老油条,还有虾皮。我喜欢放一点辣油。我知道城隍庙的蟹壳黄最好吃。阳春面要到河南人开的面馆去吃,水清不浑,大蒜多一点味道香。 ? ??? 油豆腐线粉汤也是城隍庙的最好吃。顺便要一只蟹壳黄,干湿搭配。油墩子主要是萝卜丝,稍微有一点肉丝。天冷的时候,弄堂口都有。油条我喜欢老一点的,而且喜欢蘸酱油,这是解放前用油条下饭形成的习惯。后来说油条里的矾会引起老年痴呆,就不大吃了。但是还是很想吃的。臭豆腐要蘸辣火酱,这味道才得劲。 ?排骨年糕好像应该到云南路去吃,不过我也就吃过两回。糟田螺吃过一回,记不清楚在哪里吃了。枣泥酥饼那是在饭店里吃的点心,没有单独在外面买过。咸肉菜饭一般都要配上骨头汤,吃好后,必定要檫嘴巴,不然嘴唇油光光的。 ?????? 以前每到冬天的夜里,石库门弄堂里就会有“桂花赤豆汤——五香茶叶蛋——”叫卖声。一碗赤豆汤,一只茶叶蛋就是夜宵。不过大多数是打麻将的人买的。猪油白糖蒸糕中间嵌着红枣肉。最早看到绿豆刨冰好像是在淮海中路的绿杨村(光明村),记不清了。吃过两次。拌麻胡是菜,也可以单吃。六十年代初,我自己用琼脂做过地栗糕,招待初中同学。不知为什么现在没有地栗糕,只有果冻了。 ? ?????? 在北大荒的时候,就是想吃粢饭糕。有一次回上海,住在永明路,第二天早晨,我不在家吃早饭,就跑到东宝兴路铁路口去找卖粢饭糕的摊头。粢饭团现在有放肉松的那时候就是老油条或新油条,我就喜欢裹老油条。 ? ?崇明糕是米粉做的。这种糕在上海郊区都有。因蒸笼的大小,糕的大小不同。通常是把米粉和枣子、红绿丝、花生米等拌匀,也有放萝卜丝的。铺在笼屉里蒸。吃的时候把糕切开吃,或再用油锅煎。春卷以前一般都是春节时候吃的。一张圆的春卷皮子,放上拌和的马兰头、豆腐干、肉丝或其它馅,放油锅炸煎。味道很香。葱拌冷面,拌上花生酱、芝麻酱更香,加上、葱油、辣油味道好极了。大饼就是烧饼,有酥油大饼和葱油大饼。我喜欢葱油大饼。小时候专门买弄堂口周师傅做的大饼,周师傅住在我家楼上。每天晚上发面,早晨起来揉面生火。 ? ????? ?定胜糕往往是婴儿满月、周岁,大人过生日的时候送人的。一种是米粉做的锁片状的松糕,一种桃子形的糯米团。豆腐花是刚刚点好卤的豆腐。关键是卤汁。卤汁包括虾皮、紫菜、木耳、蛋皮、榨菜等鲜味。高桥松饼形似馒头,是焙烤制品。因产于浦东高桥而闻名。灌汤小笼是小笼包的一种,以汤水充足、鲜美而出名。上海以南翔小笼闻名。过去没有吸管,吃得不小心,包子里的汤水会溅到脸上、身上。 ? 糖藕,在藕的孔中塞糯米,,吃得时候切成一片片,藕断丝连。现在我不能吃了,糖分太多,淀粉太多,糖尿病患者不宜。锅贴有猪肉的也有牛肉的。我喜欢牛肉的。上世纪五十年代,晚上九点我从跑马厅的上海图书馆出来,走回家,在西藏路凤阳路口大上海电影院北面的清真馆,用一角钱买五个牛肉锅贴,边走边吃。海棠糕,是一种梅花形的甜点。烘山芋在冬天吃最好,手捧烘山芋既暖了手,又饱了肚子。 ? 鸡鸭血汤也是城隍庙最好吃。以前城隍庙里鸡鸭血汤摊和油豆腐线粉汤两个摊头是在一起的。我最早吃的鸡粥是浙江中路偷鸡桥(北京东路口)的一家鸡粥店。六十年了,好像现在还在。那真是老店了。那时候粥里的鸡肉都是鸡丁。不是这样一大块的。恐怕是怕顾客不相信里面有鸡肉吧!这时候酒酿圆子该放一点桂花了吧?开洋葱油拌面的开洋要大。 ? 烂糊面用不着我介绍了。老虎脚爪是形状如老虎脚爪的甜点,以前大饼摊也做。存放时间比较长。擂沙园,是软豆沙糯米团滚上一些芝麻粒或花生粒,豆沙和花生两种味道同时进嘴。梨糖糕我没有吃过,只晓得梨膏糖。梨膏糖是药糖,不是点心,不是小吃。梨膏糖最出名的是“大舞台对过天晓得”和城隍庙的梨膏糖。 ? 两面黄是煎面,把面煎成圆饼状,两面黄而不焦,上面浇上浇头。浇头因季节不同配不同的时鲜。龙虾片,大概是在五十年代中期才出现的。当时还以为真是龙虾切成片做的后来才知道,主要成分是淀粉。麻球太熟悉了。素鸭是豆腐衣做的,里面裹一些香菇之类的素食。做得最好的是寺庙。上海大概要数玉佛寺旁边的功德林了。 ? ? 千张就是百叶包里是肉丝绿豆芽或是肉丝豆腐干之类。 ?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