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隋唐五代史学——中国封建史学成熟与发展.pptVIP

第四章 隋唐五代史学——中国封建史学成熟与发展.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章 隋唐五代史学——中国封建史学成熟与发展

第四章 隋唐五代史学 ——中国封建史学的成熟与发展 ;隋唐五代时期,中国封建史学走向成熟。主要成就表现在: 其一,建立了专门的修史机构史馆,确立了官方修史制度,官修了一批正史; 其二,出现了第一部史学理论著作《史通》; 其三,出现了第一部典制体史书《通典》,扩大了历史撰述的领域。;第一节 隋朝禁绝私修国史与唐初史馆制度的确立 一、隋朝禁绝私修国史 “人间有撰集国史、臧否人物者,皆令禁绝。” 这一方面限制了隋朝史学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推动和促进了史馆制度的确定,开创了官方垄断国史修撰大权的先河。 ;隋朝的史学也不是毫无成绩可言,其间也编修过几部史书。王劭还受到唐代史学批评家刘知几的高度赞扬,被称为“抗词不挠,可以方驾古人”,“其叙述当时,亦务在申实。”称他“长于叙事,无愧古人。” 二、唐初史馆制度的确立 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底,在门下省设立了常设的修史机构史馆,负责纂修本朝史。唐太宗后期,史馆又负责前朝史书的编纂事宜。从此,这种官修史书形式成为定制。 ;第二节 唐代起居注、实录和国史的修撰 一、起居注 隋代在内史省(中书省)设起居舍人,唐宋又于门下省设起居郎,和起居舍人一起记录皇帝每日的言行,掌修起居注。唐朝规定,起居注每季一卷,季末录送史馆。 唐朝著名的起居注有温大雅的《大唐创业起居注》。 ;二、时政记 唐朝开始,宰相自撰《时政记》,是由宰相专职记载的一种有关军国大事的原始历史资料,这是对起居注的一种补充。 始于武则天长寿二年宰相姚璹之手。宋代以后,更命著作郎依据起居注、时政记撰成“日录”,或称“日历”。 ;三、实录 “实录”之名,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出现。 从唐代设史馆开始,每当新君即位,都要命史官根据前一皇帝的起居注、时政记、日录等书,纂修该皇帝的编年体史书,即“实录”,以后遂成定制。 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实录,是韩愈所撰的唐朝《顺宗实录》。稍后则有北宋钱若水等所撰的《宋太宗实录》残本20卷。至于整个朝代的实录而又比较完整地保存到今天的,只有《明实录》和《清实录》。;四、国史 据史书记载,唐朝的国史先后修撰了8次。但屡经战乱,遭到极大损失,到五十年后的后晋修《唐书》时,就已经“百无二三”。 对唐朝历次所修国史,刘知几多有批评:“(许)敬宗所作纪传,凡有毁誉,多非实录”,“(牛)凤及以哑聋不才,而辄议一代大典”。但应承认,唐修国史为后晋修唐史提供了珍贵的史料。;第三节 唐初八部“正史”和后晋《旧 唐书》的修撰 武德四年(621),起居舍人令狐德棻向唐高祖建议修前代史。次年颁布《命萧瑀等修六代史诏》,后由于种种原因,未成而罢。但毕竟为唐朝馆修正史打下了基础,对唐初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贞观三年(629),唐太宗重新下诏修六代史。贞观十年,五朝史书全部修成上进。 ;一、《梁书》、《陈书》的修撰: 这两部正史均出自姚思廉之手。 “本多是察之所撰,其中序论及纪传有所阙者,临亡之时,仍以体例诫约子思廉,博访撰续”。 名为官修,实出一手。 其叙事恪守同一成例;两书都存在曲笔现象,乃至出现有美必书,有恶必讳。 但两书文字精练,一洗六朝芜冗之习。 ;二、《北齐书》的修撰: 李百药在其父李德林所撰《齐书》的基础上,杂采他书而成。 原本到北宋时已经残缺不全。现通行本50卷中,原文只有18卷,其余大致是取《北史》、《高氏小史》补充的。因此出现书法不一,称谓不同的混乱现象。 三、《周书》的修撰: 实成于令狐德棻一人之手。仅有纪传。仿《尚书》文体写成,语虽典雅,却难免失实。该书至宋代有残缺,多取李延寿《北史》以及《高氏小史》补充。 ; 四、《隋书》的修撰: 1、《隋书》的修撰。魏征主撰序论,颜师古主撰纪、传。历时7年余。 由于参修者多是当时著名学者,叙事简练、文笔严谨,受到后人的称赞,是唐初所修五代史中较好的一部。 尤其是魏征主笔的史论,注意总结隋亡教训,以告诫太宗要“居安思危”,注意民心向背,注意调整君臣关系和君民关系,充分发挥了“以史为镜”的作用,使史学在唐初成为有力的资治工具。;2、“隋志”(即“五代史志”)的修纂。贞观十五年(641),唐太宗诏修“五代史志”,历时十五年,到高宗显庆元年(656)完成。共30卷,凡十志。起初单行,后合入《隋书》。 十志所述的典章制度,并不限于梁、陈、北齐、北周、隋五代,如北魏及南朝宋、齐都有涉及,可以弥补整个“五代史”无志的缺憾。而《隋书》在五代史书中属最后一部,后人遂将“五代史志”编入《隋书》,并直接将“五代史志”称为“隋志”。 十志较过去所有各史书志的内容都丰富,史料价值 很高。 ;五、《晋书》的修撰: 成后总题“唐太宗御撰”。其实真正主修者,令狐德棻为首,房玄龄为监修。 130卷。除帝纪、志、传外,还增设了“载记”。 纂修中,能充分发挥个人的专长;各传按照“依类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