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春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19元曲三首(共22张PPT).ppt

2017春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19元曲三首(共22张PPT).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春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件19元曲三首(共22张PPT)汇编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19 元曲三首 学习目标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整体感知 课文图解 1.了解元曲的最基本知识,初步体会元曲的特点。 2.能说出三首元曲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3.体会曲中描写的对象,了解元曲的语言特色,领悟作者的感情。 学习目标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整体感知 课文图解 1.连线作者 马致远(1250?—1321?),大都(今北京)人,著名元曲作家。马致远在元代散曲作家中成就最高,被誉为“曲状元”。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合称“元曲四大家”。现存小令115首,套数16套。后人辑为《东篱乐府》。他的散曲题材较广泛,以叹世归隐最多。其作品艺术上很有特色,意境开阔,遣词放任,构思巧妙。风格以豪放为主,又有典雅清丽的一面。代表作有套数《夜行船·秋思》、小令《天净沙·秋思》。著有杂剧16种,现存7种,以《汉宫秋》为最著名。 学习目标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整体感知 课文图解 关汉卿(约1234—1300),号已斋叟(或作已斋、一斋),元代杰出的戏曲家。他精通音律和戏曲艺术,能吟诗演剧,歌舞吹弹。著杂剧60多种,今存18种,著名的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等。他是元杂剧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元曲四大家”之首。关汉卿不仅是杂剧大家,也是散曲大家。今存套数13套,小令57首。 睢景臣,字景贤,一作嘉贤,扬州(今属江苏)人,生卒年不详,元曲作家。写过3个杂剧,均不传。今存散曲套数3套及一些断句,《高祖还乡》最为有名,是他的代表作。 学习目标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整体感知 课文图解 2.写作背景 马致远青年时追求功名,对“龙楼玉阁”抱有幻想。中年时期,一度出任江浙行省务官;晚年则淡泊名利,向往闲适的生活。《蟾宫曲·叹世》这首小令联系历史人物表达自己的历史观、政治观。 关汉卿长期深入民间,常生活在妓院和勾栏瓦肆之中,对现实人生有深刻的认识和体验。其散曲多抒发抱负,述说身世或描写男女恋情、离情别绪。《四块玉·别情》就是描写离情别绪的作品。 公元前 195年 10月,刘邦平定了淮南王英布的反叛后,回朝途中经过故乡沛县,逗留了十几天。《哨遍·高祖还乡》就是以此史实为题材而创作的一个文学作品。 学习目标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整体感知 课文图解 学习目标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整体感知 课文图解 学习目标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整体感知 课文图解 学习目标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整体感知 课文图解 1.《【双调】蟾宫曲·叹世》运用了大量的典故,这样写对表达主旨有什么作用? 提示:“叹世”本是抒发对现实的不满,但本曲却无一字言及当世,而是通过“咏史”来达到“叹世”的目的,“项废东吴”“刘兴西蜀”本是历史上极为壮丽的一页,却被说成是瞬息幻灭的南柯一梦;韩信虽屡建奇功却不能在世立身,蒯通劝韩信之言亦近似疯话。在作者看来,功业无用,世道无常,人生如梦,其牢骚之态跃然纸上。作者正是运用这些典故达到了借古喻今的目的。 学习目标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整体感知 课文图解 2.《【南吕】四块玉·别情》在抒情方式上前后有何变化?这样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提示:①这支小令的前面三句用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了离别“难舍”和“相思难绝”的思想感情。 ②后面四句,则描写了一种杨花飞舞、溪水曲折、高山重叠遮住望眼的凄冷景象,衬托出女主人公沉痛的离别之情,相思之苦。这种以景衬情、景中含情的艺术技巧,能够引发读者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使思想情感的表达言有尽而意无穷,耐人寻味。 学习目标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整体感知 课文图解 3.元代散曲一般都是“自抒胸襟之作”。《【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虽是散曲,却采用了戏曲的代言体形式,以一个乡民的视角来写高祖还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提示:作者从乡民的视角来写高祖还乡这一事件,使文章更幽默诙谐,富有讽刺意味。 ①全篇语言皆出乡民之口,统统按农村中常见的事物和农民惯用的语言叙写和描绘,看似嘲笑乡民“有眼不识泰山”,实则充分暴露了汉高祖流氓无赖的本来面目。 ②作者借乡民之口嬉笑怒骂,巧妙地运用“变形”手法,赋予皇帝庄严华丽的外表以极其荒诞的内涵,如把皇帝的旗队、仪仗队、卫队侍从说成是“鸡学舞”“狗生双翅”“蛇缠葫芦”“甜瓜苦瓜”等,也造成形式与内容、现象与本质的强烈反差,从而收到寓庄于谐、滑稽可笑的强烈的讽刺效果。 学习目标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整体感知 课文图解 问题导学 写法探究 积累与运用 1.如何理解《【双调】蟾宫曲·叹世》中说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醉了由他”? 提示:韩信因萧何的推荐而被重用,后来吕后杀韩信,用的又是萧何的计策,故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大醉不醒,哪管他成败是非。这是一种悲凉的嘲世和自嘲。元代文人对名利是淡泊的,一心归隐,很恬静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