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历久弥新生活教育》-北京大学
《历久弥新的生活教育》
北京大学演讲系列
讲座之一
主讲:蔡礼旭老师
时间:2005.09.23
讲座内容:
(耕读社音乐响起)《孝经》上面说到:「移风易俗,莫善于乐」。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当然经典中的道理也可以让人的心里有所慰藉、有所领会。一个人的内心要真正安定,绝对不是借由外在条件,而是来自内心的明白,所谓「理得心安」。外在的东西是不可能让人的内心真正得到安定、安全、安乐。现在的人常常想追求快乐。诸位同学,什么是快乐?我们往往在谈论很多主题,却不一定真正清楚明白它的意义所在。因为一个人要能明白,要能判断正确,必须要有理智、智慧才可以。年轻人常讲: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确实可以,但是假如人生没有智慧而下错了判断,请问结果谁必须承受?自己嘛!现在的年轻人不仅自己没有承受,还叫父母来承受。很多人还不会当父母,孩子都已经出世了,孩子交给父母,然后自己继续挥霍。那都是父母的金钱,而且父母的辛劳也赔进去了。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快乐有一个先决条件:绝对不能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之上。那么,这样快乐才是正确的方向。
诸位同学,您觉得什么是快乐?到舞厅里面跳舞跳三个小时,快乐吗?跳完以后走出了舞厅,内心更空虚。所以现在人追求的快乐是麻醉,只是苦的暂时解除而已。就好像人会肚子饿,饭吃下去很快乐,但饿的时候又会觉得苦。我之前是一个小学老师,我们每个学期会组织学生出去旅游一次,所谓校外教学,寓教于乐。古人都是遨游在山水之间的,不仅以人为师,以经典为师,还能以大自然为师。那种乐趣无穷。古人看到竹子会想到「昂扬直立而不曲,敞此虚怀纳雅言」,竹子代表翩翩君子。从这句诗和竹子的形象中,我们会学到什么?学习最重要的境界是体悟。如果学习中不能体悟,那只是夫子讲的「记问之学」,就好像人吃了东西没有消化,对身体当然就没有帮助,甚至还有害处。我有一个朋友,毕业于某个研究所。有一天,母亲叫他处理点家事,他做完以后,母亲检查后觉得他做得不是很好,就说:「儿子,你怎么连这点小事也做不好?你怎么这么笨。」我这个朋友听后,马上脸孔变得非常凶恶,然后接着他说了一句话:「我都念到研究所了,你还骂我笨!」
请问,研究所给了他什么?有没有给他智慧?只是给了他傲慢,给了他不受教。这点小事没办好,恰恰是学习的机会,但他并没有把握这个机会,反而对母亲的指责和批评很不能接受。事物都有一体两面,不往好处发展,就会自然地向坏处发展。「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读了那么多的书,假如不融会贯通,不与生活结合,就很难有喜悦,就是夫子所讲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诸位同学,您现在读书有没有这种感觉?「学而时习之」,大概是「不亦苦乎」,苦在哪里?其实,这个问题并不复杂。人的苦,大半都是在「求不得」。苦不是外来的,而是自己造成的。我们要明白这个真相,才能真正找到快乐。我来打个譬喻:
有一位女士出门,遇到一个陌生人。陌生人突然走近她,打了她一巴掌,不等她回过神转身就走了。她站在原地抚摸自己的脸颊,就想:算了,也许他心情不好,不要跟他计较。晚上她下班回到家里。她先生回来得晚,因为喝醉了酒,一进门就给她一巴掌。同样一巴掌,这位女士跟她先生说:「我这辈子和你没完没了!」你看,一个是宽恕,算了吧,不要跟他计较;一个是我这辈子跟你没完没了。痛苦是谁造成的?怎样才能做到心平气和,只有懂得了人生道理才会心平气和,否则人就会把很多问题推给别人——都是我爸爸害的,都是我男朋友害的,都是我老师害的——无法找到根源点。
诸位同学,什么时候在学习?
一切时一切处在学习。学习不仅仅是读课本、读书。这样的学习是死板的,假如只有打开课本才是学习,那我们的学习成果都只展示在考试卷上,离开考试卷后,不知道怎么生活、怎么处事待人。
诸位同学、老师,我们现在有没有在学习?当有些人看说:这个演讲的人长得不好,不帅。不想听了,站起来走出去,我们的眼睛马上转过来看他,这就已经没学好了。为什么?一个人一生最重要的是做事做人的能力。做人要专注,做事也要专注,什么时候训练专注?是老师提醒我们该专注了再专注吗?不然,随时随地要训练专注。专注能力一形成,到时候工作一来,马上就可以进入专注状态。今天我们和别人谈话,倾听要专注,假如这时旁边一个美女走过,又是北大的,气质又好,我们马上瞧她,目光留了一秒钟再回来,可能对方觉得话都说不下去了,因为他会想:你不尊重我。做事呢?做事不专心,一定无法把事情做得圆满,无法清楚地掌握细节。所以,学习就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经典绝不是在书本里,而是在生活的点滴中。
刚才我们提到快乐,经典里面其实已经把什么是快乐告诉我们,但这个时代我们已经很少接触经典,而往往只是从社会和时代给予的信息中了解什么是快乐,而这是不是真正的快乐呢?我们无法判断,因为我们没有正确的标准,别人说这样做是快乐,我们就跟着走。
我教小学的时候,有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