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夏商时期的法律制度
第一章 夏商的法律制度(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1世纪)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中国法的起源 第二节 夏代的法律制度 第三节 商代的法律制度 本章导读: 公元前21世纪,夏禹破坏了传统的部落“禅让”制,传位于子启,正式建立以“夏后氏”为核心的夏政权。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公元前16世纪,商汤率部推翻夏桀统治,建立商政权,到公元前11世纪,为西周所亡。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可考的王朝。 夏商时期是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初步形成和早期发展阶段。 第一节 中国法的起源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与法的起源的一般理论 1.法律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上,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 2. 从氏族习惯到习惯法,再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3.受宗教、道德的极大影响。 第一节 中国法的起源 二、中国国家和法的起源及其依据 1.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论国家不同于氏族组织的特征: 按地区来划分它的国民 公共权力的设立 捐税。 第一节 中国法的起源 二、中国国家和法的起源及其依据 2.夏代已具备国家的特征 《汉书·郊祀志上》: 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象九州。 《礼记·明堂位》: 夏后氏官百。 《史记·夏本纪》: 自虞夏时,贡赋备矣。 九州图 第一节 中国法的起源 三、中国古代关于法律起源的几种观点 (一)起源于黄帝时代说 《商君书·画策》:皇帝作为君臣上下之义,父子兄弟之礼,夫妇妃匹之合,内行刀具,外用甲兵。 (二)起源于尧舜时代说 《竹书纪年》:帝舜三年,命咎陶造律。 (三)起源于夏代说 《左传·昭公六年》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注:妃匹,配偶;咎陶,即咎繇,皋陶。) 第一节 中国法的起源 三、中国古代关于法律起源的几种观点 (四)“刑起于兵”、“兵刑合一”说 刑起于兵:法律源于古代的氏族战争 兵刑合一:战争和刑法、刑罚是一回事,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国语·鲁语上》臧文仲言: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中刑用刀锯,其次用钻笮;薄刑用鞭扑,以威民也。 (韦昭 注:“钻,臏刑也。笮,黥刑也。” ) 第一节 中国法的起源 四、中国古代“刑”、“法”、“律”字的演变及其含义 (一)“刑”字的演变及其含义 在西周铜器铭文中,已发现有“刑”字。有两种字形:一为 “ ”,一为“井”。 《说文解字》云:“ ,罚罪也,从刀、从井。”本义即征伐、杀戮。此义源于古代“兵刑不分”的观念。 “井”字是铸造青铜器所用模范的象形 。所以“ ”字还有模型、模范之义,又引申为规范、法 。 第一节 中国法的起源 四、中国古代“刑”、“法”、“律”字的演变及其含义 (二)“法”字的演变及其含义 西周铜器铭文中已经有“法”字的古体 《说文解字》对古“法”字的解释最为著名:“ ,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廌去。” 注:?廌zhì,?或作“獬豸”,古代传说中的异兽,能辩是非曲直。 碑刻上的“法”字 獬豸 獬豸 獬豸 獬豸 獬豸 獬豸 獬豸 第一节 中国法的起源 四、中国古代“刑”、“法”、“律”字的演变及其含义 (三)“律”字的演变及其含义 甲骨文中已经出现。 “律”,“聿”之繁文,本义行列、标准、规矩 。 “师惟律用”之“律”有纪律、军法、战时号令之义,是从“律”字的本义引申而来。后来的法律意义上的“律”,也是由此发展而来的。 “律”字的出现:战国晚期全国走向统一,统治事务日益繁杂,因而需要更多具体规章制度。 第二节 夏代的法律制度 一、“天讨”、“天罚”的神权法思想 夏代立法指导思想:“恭行天罚”的神权法思想 1. “听命于神”:“有夏服天命”(《尚书·召诰》) 2. “王权神授”:国家政权及其权力是神授的。 3. “法自天命”:法律是神意的体现。 4. “代天行罚”:法律的实施是“恭行天罚”。 第二节 夏代的法律制度 二、夏代的《禹刑》 (一)《禹刑》的由来 仅见于《左传·昭公六年》。晋国的叔向在抨击郑国子产“铸刑书”时提到: “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一般认为,《禹刑》可能是夏代法律的名称,后人为纪念夏的先祖禹而命名。 第二节 夏代的法律制度 二、夏代的《禹刑》 (二)《禹刑》的性质、内容 性质:相当于现代的刑法典 内容: 1. 具体内容已经无法考订 2.《夏书》载:“昏、墨、贼,杀。” “昏”罪,即自己做了坏事而窃取他人的美名; “墨”罪,即贪得无厌,败坏官纪; “贼”罪,即肆无忌惮地杀人。 这三种罪都要处以死刑。 3.《汉书·刑法志》:“禹承尧舜之后,自以德衰而制肉刑。” 第二节 夏代的法律制度 三、文献记载所见中国古代最早的军法 《尚书·甘誓》记载了夏代的军法。其云:“大战
文档评论(0)